晴時多雲

不能被騙兩次

最近發表的指標顯示,中國經濟不論長短期,都已出現疲態。官方本週一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七.七%,未能「保八」,不如金融市場預期,也低於上季的七.九%,以致當天亞洲股市大都下挫,國際貨幣基金(IMF)等機構調降中國全年經濟成長預估,美林公司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中國今年經濟越來越不看好。

第一季經濟成長七.七%,其實仍高於中國官方所定全年七.五%目標,在舉世也算得上名列前茅。不過,這一數字與二○○七年的十四.二%最高峰相比,差距甚大;尤其在經歷連續兩年經濟成長減緩之後,中國政府去年夏天以財政及信用擴張措施力促經濟回春,但顯然對民間經濟激勵不大。因此,總體經濟仍面臨維持穩定成長與抑制金融及房地產失衡的挑戰,而禽流感與國際經濟情勢不振,再為中國當局增添難題。

除了短期的問題,中國經濟也處於長期發展轉折。具體地說,隨著人口紅利漸失,經濟成長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已達高峰,整體經濟正進入中等所得的陷阱,不但成長減緩將為長期趨勢,如因改革或結構調整不力,以致升級或轉型不順,還會落入欲振乏力的困境。從經濟發展階段看,同一成長模式的東亞諸國,日本經濟成長在一九六八年、台灣一九七八年、南韓一九八七年達到最高峰,此後逐步減緩下降,出現有如現今台、韓的中低度成長,甚至進一步落入日本的二十年長期不振局面。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強調該國經濟形勢複雜,「既要站穩腳跟,更要著眼升級」,即凸顯其所面臨的挑戰。

撇開經濟數據造假的基本問題,中國經濟既然正進入轉折階段,台灣就不能再一廂情願,繼續把中國當做促進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動力來源,而必須檢討以往二十年經濟過度向中國傾斜所導致的惡果,並及時調整。

從個別廠商來看,大膽西進雖然造就若干「紅頂商人」,使其賺錢之後,自甘替中國在台灣進行為「六四事件」塗脂抹粉或選舉搖旗吶喊等各種勾當,但虧損累累、甚至慘遭坑殺的台資企業極為普遍。以上市公司在中國所投資的三六一七家公司為例,去年有四成虧損,其中尤以金融、紡纖、電器電纜、玻璃陶瓷等行業虧損最為嚴重;即使知名廠商,如統一超商、遠東百貨、特力也呈現營收赤字。

就整體而言,廠商西進大量投資,向中國過度傾斜,產生嚴重偏差。有如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馬人杰(Tamas Maczak)前天在本報發表文章,指出台灣對外投資達兩千億美元,卻只有一%投資在歐盟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相形之下,南韓對歐盟投資金額是台灣的十一倍,日本更為九十倍。

正由於經貿失衡,台灣人財兩失,惡果明顯。經濟上,產業以降低成本、擴大規模為能事,升級與轉型不夠上進,至今難以掙脫微利代工模式。社會上,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被拉低而倒退,人才流離顛沛。政治上,把國際化等同於中國化,國家主體性漸失,有被中國以收買手段併吞之虞。

情勢如此明顯,台灣繼續把對外投資七成放在中國,個別廠商只有自招賠累,經濟產業自討苦吃,社會受其拉扯拖累,最終甚至連國家主權都不保。誠然,馬英九政府仍將透過其政媒文宣部隊大吹法螺,繼ECFA的騙人把戲之後,繼續以經濟自由示範區等途徑,把台灣從政經社會全面推向中國。不過,在中國經濟崛起之路,台灣飽嘗惡果,深受其害;如今所謂「世界工廠」失色,也許還有人試圖以「世界市場」自欺欺人,台灣人當然不能被騙兩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