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小老百姓更悶

學者從政,如果沒有真本事,往往淪為清談治國,說得口沫橫飛,實際上一事無成。馬政府的清談治國,已經證明是失敗的實驗,但他依舊不改初衷,仍然拔擢學者江宜樺當閣揆,於是形成錯誤的大輪迴。

江宜樺算是馬重用過的人之中,比較會講話,懂得進退應對,如何與反對黨周旋的,但這只是執政者必備的基本條件,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的執行力。這方面江依舊停留在「說說」而已,比較像時事評論員,而非全國最高行政首長。

譬如他在工商協進會早餐會中,對於當前台灣經濟的困局,坦率承認「只能用『悶』字來形容!」這個形容詞用得很精確,說出了多數民眾的心聲,但「三次金改」不能談,「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已經很好,完全沒有開創新局的願景,只是在向與會工商大老吐苦水,相互取暖,豈可不悶?

江宜樺悶,工商大老也悶,一般升斗小民更悶。然而,江揆的悶只是情緒不好,工商界的悶是賺不到更多錢,但小老姓的悶,是生計無著,活不下的悶。

其實,在馬英九主政下,「悶經濟」是必然的結局,因為他一不懂經濟,二對金融市場充滿敵意。不懂經濟,所以只懂得省錢存銀行,沒有其他理財規劃,應用到政策上,就是只會節流,不會擴大投資去開源。更因只會存錢,對於投資行為,往往視為投機、不道德,因而即使造成股市成交量萎縮,證交稅嚴重短徵,也要課徵證所稅。在這種人格特質的總統主政下,經濟怎能不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