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FTA 2.0 來襲

◎ 賴怡忠

經濟整合出現新發展,除了日本有意加入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外,美國與歐盟也宣示要展開「泛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協商,上週日本更與歐盟宣布,要用三年時間完成雙邊自由貿易體制建構。

與亞太還在發展的日中韓FTA、以東協為中心的「全面性區域經濟夥伴(RCEP)」相比,美、日、歐盟所展開的經貿合作協商,不僅標誌了冷戰時代八大工業國集團(G8)發動再整合攻勢,以面對金磚四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同時也點燃了自由貿易協定新舊模式戰火。

因此,台灣的挑戰,不再是有無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或被邊緣化的問題,而是連圍繞著傳統社會生活所組織的經濟模式,都可能出現大改變。

TPP的經濟整合之所以是高難度,在於它不僅免除貨品關稅與加速服務貿易交流,還在於它要求參與國的內部法律與規章也要大幅調整,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的非關稅障礙,以達到貨品、人員與服務可以自由穿梭的平坦世界。正因工程浩大,之前日本內部反對TPP的理由之一,就是擔心健保條款也可能要被修改。

正是這個大規模的標準與制度的一體化/扁平化,一旦付諸實施,其影響絕不只於經貿,包括教育與勞健保及衛生體制等,都會受到重大衝擊。

對此高難度的協商,當美、日、歐盟聯合起來朝向這個趨勢邁進時,憑藉這些國家豐富的法規與體制整合協商經驗,以及彼此制度的近似性,進程就可能不會太慢。一旦成功,現有其他以貨品與服務跨界貿易為主的FTA就會是個小兒科協定。難怪美國與歐盟官員,即便內部經濟前景不明,但都自信滿滿地稱這個新型FTA為Game Changer(顛覆者)。

面對G8聯手出擊,台灣有關自由貿易的討論,就不能止於貨品關稅對於產業的衝擊,而是要先討論想走哪種模式的自由貿易體系,並根據目標發展出走向這個體系的戰略以及社會衝擊的相關配套,甚至治理的民主哲學內涵也要仔細檢視。

面對來勢洶洶的FTA 2.0,政府不能再將頭埋在FTA 1.0的沙灘中,必須對新舊經貿整合模式做出戰略選擇!

(作者現任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