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苦苦求學求學苦

◎ 李銘杰

近日麵包師傅吳寶春申請國內知名大學EMBA失利,引起廣泛討論。輿論大多認為國內學制僵化,導致國內痛失人才,筆者則有不同看法。

一般而言,四年制的大學教育會期望學生掌握該領域的基礎與部分進階知識,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以公認較無爭議的知識為主;碩士班則期望學生運用大學四年的基礎進行研究,並嘗試挑戰過去所學的內容,多半不會要求碩士班學生能有新的突破,但至少要學會如何從事研究和挑戰舊有知識;博士班則要求一定要有新的突破,這種突破可以是推翻過去的知識,或是基於過去的知識而產生的新發現。

EMBA是屬於碩士學制,目前國內的研究所皆要撰寫論文才可畢業,且課程內容鮮少會著墨在基礎學科的教學上。吳先生若是直接接觸這些課程,相對於已有一定基礎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會相當辛苦,更別提還要從事相關研究、撰寫論文。筆者認為,若要學習管理知識,從四年制的大學課程內容開始入門是比較扎實的做法,甚至有必要,高中部分基礎知識,也必須重新學習。這並非是一個僵化的做法,而是一個知識成長必經的過程,也唯有如此,才能扎實學好一套知識。

筆者認為,大學的入學方式或許還有檢討空間,但是研究所的目的大多以學術研究為主,與大學傳授各學科基礎知識的目的並不相同,限制大學學歷門檻確實有它的道理。筆者並不反對日後修正EMBA入學門檻,但真要如此,也應該同步調整EMBA的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而非僅僅是更改入學資格而已。否則學生組成背景差異太大,卻仍以過去那一套進行教學,學生無所適從,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作者為台大職衛所博士生、大法科所碩士生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