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對台灣︰多張臉,一個心

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日前在立法院說,中國面對台灣時「有很多張臉」,不同情況擺不同的臉,不過我方立場從未改變。去年十月上任的王郁琦在國會應立委「看圖識人」考問,只認得中國共產黨政治局九名常委的兩人,連負責統戰的政協主席賈慶林都不識,被批專業不足。如今半年過去了,我國對中國事務負責人終於說出人盡皆知的常識,只是「我方立場從未改變」、「守護台灣人民的利益」的講法仍屬官樣文章,禁不起事實檢驗。

經過多年交流與國際事例,中國對台灣的方策其實很清楚,那就是︰手段或方法可以多元,但併吞的最終目標不變;中國不論對台灣或國際社會,公開這樣說,也明著這樣幹。

王郁琦所說的「有很多張臉」,國人最近在天主教新教宗就職時所看到的是一張,不但打壓代表我國前去參加典禮的馬英九總統,還要教廷與我國斷交。這一「惡婆婆」臉孔,連一向對中國卑躬屈膝的馬英九都以「這種嘴臉」表達不滿。事實上,只要中國認定有導致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虞的場合,中國都會擺出這種臉孔。十年前,針對SARS的國際支援,其駐世界衛生組織代表沙祖康以不屑口氣向台灣媒體說「誰理你們!」嘴臉惡劣,國人記憶猶新。

不過,惡臉相向畢竟容易招致反彈,深諳統戰與宣傳之術的共產黨更常擺出笑臉,以柔軟的手法對付台灣;尤其公元兩千年總統大選時其總理朱鎔基恐嚇台灣選民招致反效果之後,中國即不斷以「軟的更軟」做台灣工作。十多年來,在經貿、文教、社會全面交流的發展中,從企業、學術、宗教、媒體、黑社會到基層組織,中國扮出商人、學者、和尚、記者等多種臉孔,透過收買、籠絡、馴化、滲透、掌控等或明或暗攻勢,積極進行對付台灣的工作。

除了視情況需要擺出不同臉孔,中國從來沒有放鬆最終併吞台灣的準備。在國際間,它透過打壓塑造台灣為中國一部分的形象與共識,它經由國內法與國際規範打造一個中國原則,它針對性的軍事部署與阻卻美國支援的武力也正積極建構中。所有這些,是它在不同臉孔之外的真實;臉孔只是表象,再多張臉都只有統一或併吞一個目標,實質的準備它從未鬆手。

中國擺出多種臉孔能否達成最終併吞的目標,取決於台灣是否有人配合。連戰無疑是最大配合者,從八年前的「和平之旅」到上月「走春訪舊」,這名在總統大選連戰連敗之後轉向中國求榮的政治人物,開啟中國多臉孔對付台灣的大門,國共麻吉已如兄弟。馬英九選上總統之後對中國門戶洞開,對國家傷害尤大。

馬政府配合中國演出,惡例罄竹難書。政治上,它以虛假的「九二共識」換取外交休兵,而即使在國內,它所宣稱的「一中各表」面對中國來人,也絕無自表的起碼格調。經濟上,ECFA對台灣「讓利」攏是假,中國反而成台灣最大進口國。馬政府不但推動高科技、金融產業積極西進、錢往中國,還大膽引進中國資金,從參與公共建設工程、收購企業到設立分支機構,甚至縱容其炒地炒房,且打算配合引台資企業中國勞工來搶工作機會。社會上,各種交流管道大開,連國安局長都說「到處都有很多不該來的人」。

中國近年也在國際間擺出各種臉孔,但不誠無物,「紐約時報」近日刊登美國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專論,指中國為提升國際形象而投入的巨資未收到預期效果,在全球的聲譽反不斷惡化。文章引述全球民調,中國的形象介於好壞參半和負面之間,且對中國的負面觀點正不斷擴大;尤其歐洲公眾對中國評價全球最負面,而美國和亞洲對中國的負面評價已經趕上了歐洲。

馬政府既知中國嘴臉甚多,台灣人民必須催促它在中國政策改弦更張,人民利益才能確實獲得守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