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喜鵲瓶」的文化暴投

◎ 林立

「喜鵲瓶」爭議的重點,應不在於喜鵲代表什麼,而在於政府以典型中華文化的思維模式,加諸於西方文化的情境,造成了不得體。

華夏文化原本就缺乏「神人、靈肉之間的緊張關係」,人民最企求的無非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升官富貴」這些「喜氣洋洋」的事;華美而貴氣的「喜鵲瓶」,正代表這種嚮往。但是,把當選教宗理解為「升官」、「顯貴」,是沒有理解到天主教信仰的內涵。

耶穌說,祂來「不是要被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並且還要捨命」;又說:「你們當中誰當領導人,就要做眾人的奴僕」;所以耶穌在上十字架前夕替門徒們洗腳,教宗也仿效此儀式。當選教宗就是要走上十字架之苦路。

而「方濟」創立修道會,標榜極度貧窮與渺小的外貌,以受世人的輕賤與羞辱為樂,結果產生了巨大的人格感召力,一時風靡西歐,追隨者潮湧而來;至今世界上以「聖法蘭西斯科」為地名者難以計數。新教宗以「方濟」為號,顯然是刻意以此明志,也可以說是一開場就投出一記漂亮的好球。

雖然教廷與我國的關係不會因為禮物的適切與否而受影響,而是取決於其他更嚴肅的考量,但是送「喜鵲瓶」儘管出於善意,卻凸顯外交部幕僚對西方文化仍應做更多的了解、或是處理事務應更審慎;起碼不能用自己的文化觀點去看待其他文化,應是外交禮儀的第一課。

(作者現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