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代答那個「軍事記者」的問題

◎ 雲程

在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天佑台灣》新書發表會中,一位自稱軍事記者提出一連串尖銳問題。其中兩個是「釣魚台主權誰屬?」與「國軍保護台獨否?」基於身分,作者和與談者並未正面回答。提問者顯然深感遺憾。

其實,解答常藏在問題中。「主權」是國際法概念,故釣魚台主權必須在國際法脈絡下討論才有效,其餘非國際法的主張,皆屬無效推論,頂多可以旁徵博引罷了;至於提問者把「國軍」與「台獨」對立,本身就是錯誤的命題。

一八八五年起,日本遵循國際法發現、確認管轄、先占等規定,並於一八九五年元月透過內閣決議整併尖閣群島,從而確立了國際法下日本對尖閣群島的主權。相對的,中國遲至一九七○年代,始以古籍(非國際法)之記載回溯主張釣魚台的「王土」。

就古籍而言,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三處名為雙溪,要如何確認現今的釣魚台就是古籍所載的「釣魚」小島?況且,地圖中的「釣魚」只是個慣用航標。若無有效管轄之事實,何能證明屬於繪圖者?

對爭取主權,古籍敘述顯然不如國際法的規範具體。在國際法脈絡下,主權王土馮京馬涼,時序還相差八十五年,中日雙方高下立判。我們不免憂心北京或擬了「強取釣魚台管轄權」的捷徑。

至於「國軍」是否保護「台獨」是老問題了。實際上,設定兩者對立關係是自陷於「國共鬥爭」邏輯而不知。台灣國防的國際面向,比兩岸因素更根本,只要看不久前新竹樂山的長程「鋪爪雷達」上線,即可體會一二。

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包括一九七九年廢除協防條約),「國軍」一直是廣義美日安保的一環,扮演輔助沖繩駐日美軍的功能。二○○九年莫拉克颱風時,馬政府的不作為引發國安危機,到最後只有駐沖繩美軍機艦能抵台可見一斑。但天下沒白吃的午餐,台灣在享受權利時,也應負擔軍購與支援他國等盟邦義務。

馬政府不斷強化兩岸關係與中華民族概念,又與中國聯手保釣;在大幅降低國防預算時,改採耗費預算的全募兵制,還延宕軍購預算。種種離譜作為,似在短期內孳生了和平利息,但長期卻高築了難以償還的國安債台。近日國防部聲明,不與中國談軍事互信機制,看起來智慮較馬核心忠純。(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