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記錄垃圾的鷹俠

■ 福智人

垃圾強制分類本月開罰,卻有自由廣場讀者投書,說清潔隊員將她分類好的垃圾一古腦的全丟進垃圾車裡;筆者有相同經驗。這事情也讓我想起一個「怪人」─不但每個月義務撿拾垃圾、分類垃圾,還記錄垃圾。

在環保生態圈裡被稱為「老鷹守護者」的沈振中,曾以「基隆港邊最後一隻老鷹」的扎實紀錄,榮獲報導文學獎。然而他最讓人讚佩的是「每個月為大自然做一件事」─撿垃圾。

每個月,他安排到不同的地方去撿垃圾,再予以分類、記錄。撿垃圾的地點共分六區、六條路線,每半年一個循環,而後從紀錄上做比較。例如去年六月十八日、十九日,他帶隊從台北市雙溪中正隧道到台北縣十分之間撿垃圾。兩天九公里路程,我們一共走了九小時五十八分鐘,撿到一百零八種、六千八百八十七個垃圾。比起半年前(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少了兩種,卻多了一千零七十三個垃圾。

至於垃圾類別,以菸蒂二千四百八十個最多,這與自由時報九日報導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秘書長說「菸蒂是世界上最大宗隨意丟棄的垃圾」不謀而合。第二多的是塑膠類垃圾,共二千一百六十六個。第三是紙類,三百零三個。其他還有檳榔渣、鐵類、鋁類等共十五類。排名前三類與半年前相同。

至於單一種類方面,前兩名是菸蒂二千三百六十六個、塑膠袋一千零七個,與前一次相同;其餘依次是檳榔渣、塑膠杯、塑膠吸管、衛生紙、塑膠繩等等。

沈振中說:「留下這些資料,萬一日後有人要做相關的研究,就有數據可以提供。」我想到英國那位業餘科學家理查.菲特(Richard Fitter)先生。

在長達四十七年期間,他在住家英國牛津郡的四周,記錄當年第一次出現的生物:第一次冒芽的小草;第一朵開的花;第一隻飛來的蝴蝶、蜻蜓;第一隻飛來的候鳥…。而後,他任約克大學生物系主任的兒子阿拉斯泰爾,將這些資料數據拿去做研究,得出來的結論清楚說明了四十七年來,小草冒芽、花朵開花、昆蟲、鳥兒出現的時間,確實持續提早,有些提早了十幾、二十天,有些提早了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這些累積的真實紀錄,為地球暖化效應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沈振中沒進一步說明其他數據,我也無法預測這些數字會發生什麼作用?或者和垃圾強制分類有什麼關係?我只想說,在台灣,就是有人這麼一步一腳印的愛護這塊土地!不只清潔隊員,不只埔里鄉親,我們,都需要再教育。 (作者為社會服務志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