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製潛艦的關鍵問題

◎ 王志鵬

媒體報導,海軍提出「潛艦國造關鍵技術」整合型研究計劃,將以總經費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從今年開始,針對五大領域進行研究。這是自二○○一年四月美國同意出售台灣潛艦以來,國防部與海軍首次正式邁出這很不情願的一步。不過,若干關鍵的問題,例如海軍與國防部是否很清楚台灣本身目前的能力和未來作戰真正的需求?似乎值得懷疑。以目前仍堅持的一千至兩千噸條件為例,就值得商榷。

台灣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錢可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僅能在有限的範圍,建立「純防禦型」的潛艦,因此,台灣所需要的艦型與性能不同於周遭日本、澳洲、南韓等國家。倘若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台灣潛艦群未來的戰場是西部海峽,而非東部海域,因此不需要建造太複雜的大型潛艦,因為不符合淺水海域的作戰需求,也沒有足夠經費可建立足夠數量的潛艦,形成有效的防禦。且若台灣失去制空制海下,中國進行大規模快速兩棲運送,台灣潛艦群只有一次性攻擊機會,根本就不需要魚雷再裝填的系統。

近期中國的兩則資訊,一為將花費二十億美元向俄羅斯採購四艘最新677E型拉達(Lada)級第四代傳統動力潛艦的外銷型,即一六五○型阿莫爾(Amur)級潛艦,該型潛艦為兩千噸以下。第二則是法國DCNS集團正積極向中國推銷SMX-26 (Cayman)潛艦,這款更小,僅一千噸下,能在水深不足十五公尺的環境執行作戰,以3D精準方式沿著海底地貌航行,水下最大速率十節以上,潛伏時間可達三十天,於桅杆配備二十公釐口徑機砲,並可裝載兩枚重型魚雷、八枚輕型魚雷或換裝潛射反艦、防空飛彈,可配備絕氣推進系統,「輕巧靈活」、「寂靜隱匿」、「多功能化」為這類型潛艦之特點。

此二型潛艦噸位,都遠遠低於目前中國海軍現役或建造中的新型潛艦(如元級近四千噸以上),那為何中國仍然思考要購買,其原因就在於這類型潛艦非常適合運用在第一島鏈內的淺水海域。

國防部與海軍應「以敵為師」,認真思考台灣所需潛艦的性能規格,避免一開始就錯,浪費了資源又空耗了時間。(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