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戰機國造只要三分鐘?

◎ 鄭煜彬

軍方一直等不到美國售台F-16C/D戰機,加上中國新戰機的威脅日增,決定自行研造第三代戰機。

在八○年代後期,漢翔公司就成功地研發經國號戰機,雖然戰機引擎性能略有小瑕疵,但機體設計與電戰性能均相當優異,問世後二十多年間只有零星幾次嚴重飛安事故,和F-16A/B(頭兩年摔四架)和幻象兩千(頭三年摔三架)的失事率相比並不遜色。

然而政府在政策上卻是為德不卒。不久美國發現台灣有自製戰機實力後,改口願出售F-16A/B戰機給台灣。加上天安門事件後各國抵制中共,使得台灣有機會買到法國的幻象兩千後,軍方立刻大砍對漢翔的訂單,原本說好二五○架需求立刻被腰斬到剩一三○架。之後漢翔公司只剩下戰機改裝升級以及替美國製造客機零件、醫療器材這些微薄的獲利來源,還一度因為財政困難醞釀罷工。這段期間國內的戰機研發完全停擺,許多傑出航太人才被南韓挖角,優秀的航太系畢業生也因前途未明,紛紛投身其他領域。

當軍方終於領悟到外購戰機並不可靠時,台灣原本有機會茁壯的航太工業早就因短視的政策提早夭折。如今我們只能看著吸收漢翔人才的南韓KAI即將成為全球前十大航太集團,還藉此賺取大量外匯;共軍的殲十五、十六、十七一代一代推陳出新;而我們的國造戰機才剛要重新開始。然而,戰機研發與航太人才培養都不可能在幾年內就能開花結果,三分鐘熱度只會讓有識之士徒增更多遺憾。

(作者為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