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面對中國威脅越來越嚴重的局面

國防部前天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七十頁報告,指出中國軍事威脅日甚,不但具備對台灣多元作戰能力,足以部分封鎖台灣,且正積極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以降低美國介入意願。在此之前,由於台海軍力明顯失衡,傳出軍方決定自行研發建造潛艦及第三代戰機。同時,國防部官員以北韓日前撕毀朝鮮半島停戰協定為例,強調建立所謂「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能冒進,應保守以對。國防部對當前大勢的評估,大致中肯,在主政者一廂情願幻想中呈現難得的清醒,值得國人支持。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國防部依規定在每次總統大選後十個月內必須向立法院提出的報告。事實上,就在報告發表次日,以富國強兵為「復興中華民族」手段的習近平,繼共產黨總書記、軍委會主席之後,又正式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由於一年軍費突破人民幣七千億元,有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習近平正把自己塑造成強有力的軍事領導人,且設定本世紀中葉中國為居主導地位軍事強國的目標。

面對中國毫不掩飾的軍事崛起之勢,身為其首要目標的台灣,既不能在對方「和平發展」口號中自我麻醉,尤應避免馬政府「不統、不獨、不武」的自欺欺人。可以預見,在中國積極強兵的過程,它將繼續推進對台灣的兩手策略。除了國防部報告所指出的,二○二○年具備「反獨促統」大規模作戰能力準備之外,中國也正以「和平」為幌子,從政經文化外交等層面蠶食獨立自主的台灣,並阻斷美國軍售等國際支援來源;中國抗議我國出席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兩週年追悼會,只是近例之一。

討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戰爭與和平,基本上必須以常識與事實為基礎,其中有幾點必須強調。首先,中國是台海和平唯一威脅與戰爭的來源︰台灣與中國之間只存在中國強要武力併吞台灣的可能,絕無台灣主動攻擊中國的現實。正因如此,台灣要確保和平,只有維持必要的自衛能力;和平既不能只寄望對方善意,所謂互信機制或簽訂和平協定,都不足以保障和平。更重要的,卑躬屈膝只能求得苟延殘喘,不能乞來真正的和平;投降也是一種和平的形式,以放棄民主自由及子孫福祉為代價。

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對中國採取休兵政策,在國防外交自我限縮,不但自以為可以導致和平,還總以雙邊關係狀態的緩和表象宣稱已為台灣帶來「和平紅利」。這種自以為「和平可以單方面喊了就來」阿Q心態,不僅侵蝕社會心防,有些軍人不知為何而戰,也自招美國軍售阻力,甚至為「放棄台灣論」增添柴火。另一方面,所謂「和平紅利」,不論ECFA的經濟效益、打開國際活動空間或減少中國對我飛彈部署,一切攏是假。馬英九主政之下,與中國關係的表面和緩,只是邁向投降或被併吞之前的假象,台灣人民引以為憂,美日等國也多有疑慮。

在這種情況之下,國防部的報告大致並不離譜,但因加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政治語言而受到批評。另外,四年前首次「國防總檢討」所提出的「非對稱戰力」,不論刺蝟戰術或「防禦性反制戰力」都必須力促其實現,國防大事絕對不能淪為官樣文章。

至於研擬自製潛艦及第三代戰機,都是窮中求變之計,仍須取得美國的首肯或不阻撓,方可能成事。此事最可惡的是中國國民黨,在美國布希總統二○○一年宣布對我出售潛艦之後,仗其立法院多數蓄意杯葛軍購預算,最終錯失軍購時機,罪魁禍首包括時任黨主席的馬英九。把國防當兒戲,在國會只有藍惡鬥綠,台灣人民必須看清這一基本事實,國家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與和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