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士勞動者

◎ 鍾明倫

今天(三月十四日)是馬克思逝世一百三十週年,馬克思的論述影響一百多年,如今,世界各地的工人依然在街頭爭取勞動人權,但這一百多年來到底改變了什麼?日前,郭先生接受專訪時,卻語出驚人的說,要對博士生課徵「教育浪費稅」,他的目的應該是強調術業有專攻,強調台灣的人才應對國家有更多實質貢獻,以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是,這樣的語言表述,可能傳達幾點台灣社會需要思考的層面。

我們的學校教育我們不要有「職業歧視」,憲法教導我們人民有「選擇職業的自由」,憲法和教育基本法更強調,教育是人民的基本權利。處在知識半衰期逐漸縮短的時代,政府也高唱知識經濟與終身學習,難道博士就非得成為產業的生力軍,才是對國家有貢獻嗎?才是所謂的人盡其才嗎?教育浪費稅的言論,似乎表達「學非所用」就必須透過「國家機器」進行個別懲罰,這樣的思想,符合民主國家的人權主張嗎?對我來說,博士和其他職業的勞動者一樣,不論從事什麼職業,本質上就是「社會勞動」,都是有貢獻的,而非學歷高就是貢獻大。

我必須承認,教育和勞動應該是連結在一起的,但是台灣的政府和財團掛勾,不斷的打壓基本工資,使得剛畢業的年輕勞動力無法順利找到合適工作,逼得學生必須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才能因應產業徵才的需求,難道這樣的責任是學生個人需要承擔的嗎?多少莘莘學子唸書的初衷,無非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但是,筆者到一○一人力銀行瀏覽網頁發現,目前的職缺都是大學畢業,多數應徵者都是碩士,甚至有博士,這樣的結構當然會逼迫許多學生攻讀博士學位,目的是希望能在專業化的時代中,找到一個「術業有專攻」的職業。

「教育機會的增加」與「學位的貶值」,相對應的「勞動條件廉價化」,難道不應該是企業與國家需要承擔的責任嗎?

(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