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人能逃到哪裡去呢?

「廿公里以內的人立刻遷村!」日本導演園子溫的作品《希望之國》描寫日本長島市發生強震與海嘯後,核電廠爆炸,全身穿戴防護衣的救難人員,趕到了核電廠外廿公里處,打下木樁,架起隔離柵欄,柵欄剛好就在男主角小野家的門口。

眼看左鄰右舍都撤離了,小野忍不住問:「我們不必撤嗎?」「不用,廿.一公里就不用撤!」防護官說得很大聲,「我們呼吸一樣的空氣,飲一樣的水,誰能保證我們就安全無事呢?」官員語塞,推給法律,匆匆閃人。

園子溫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透過諸多荒謬現狀及災民故事,拍成《希望之國》,讓世人認知核災的可怕。廿公里與廿.一公里有什麼差別?答案或許可以參考今年即將登場的核廢場址公投。

台電選擇的核廢終極處理場之一位於台東達仁鄉的南田村,目前決定要由全台東縣的住民進行公投,決定核廢進駐與否。荒謬的是為什麼只有台東人可以公投?距離六到十公里的屏東縣獅子鄉內文村、草埔村、牡丹鄉旭海村、東源村和牡丹村,五個村落的二千八百位住民,為什麼就沒有發言權?就不能參加公投?

問題其實不在公投,不在當地居民的聲音有沒有被聆聽?而在核電或核廢料一旦出事,台灣就這一丁點大,台灣人能夠逃到哪裡去?誰能倖免?

《希望之國》的女主角神樂坂惠因為懷孕了,一路南逃,到了陽光明媚,海風和煦的天涯,於是脫下雙層防護衣,享受自然野趣,此時,隨身攜帶的輻射警報器響了起來,無影無聲的輻射塵也一路往南追來了…,無所逃於天地間,成為《希望之國》的絕望結語。

政府說,電力是全國性事務,不准地方公投,五十公里逃命圈的公投注定要被封殺,但是政府能告訴我們:一旦核災發生,台灣人能逃到哪裡呢?卅?五十?一百公里?哪個數字才真能保命呢?(作者藍祖蔚,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