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馬現象」 ─ 一說就破!

大家都說「馬英九現象」,然而什麼是「馬英九現象」?卻很少有人分析,甚至連「馬英九現象」是如何造成,都沒有觸及;弔詭的是,這正是「馬英九」之所以成為「現象」的原因。用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說法,這是「具有神話化的技巧,在於盡量使社會的紊亂形式化」,而有意「不作出解釋」,則是造成此現象的主因。

「馬英九現象」可以用「不沾鍋」加以形容;重點不是馬英九真的不沾鍋,而是整個大氣氛、大環境烘托出馬英九不沾鍋,從而省略掉解釋。

舉現成例子,去年年底「三合一」選舉,馬英九支持台東縣長候選人吳俊立、基隆市長候選人許財利,並用「馬英九兄弟」相稱,結果證實吳、許都是「黑金」,但「馬英九」的「不沾鍋」還是一樣的「現象」,不有趣嗎?

簡單一句話形容「馬英九現象」,就是「不可說、不可說」,因為「一說就破」。不只是別人「不可說」,就連馬英九自己也「不可說」。

當上黨主席之後的馬英九,有兩次「一說就破」的紀錄。一次是到歐洲,據說是「招商」,媒體大捧特捧,好像神得不得了,馬英九恐怕也自以為如此,結果接受英國最重要、也是全球聲名卓著的媒體BBC訪問,在主持人賽克抽絲剝繭的追問下,馬英九全然露了餡,不只是被賽克捉包,質疑他的立場「與北京一致」,同時也得出馬否認「台灣以後可以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因為馬「認同一個中國和統一」。BBC的訪問之所以能戳破「馬英九現象」,因為實際的「對話」就是巴特所說的「解釋」功能,馬現象遂而不存。

另一次,就是在媒體刻意渲染的訪美「高規格」新聞之下,馬英九決定要和陳總統見面,用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的說法:「不管陳總統答應或是不答應,都輸!」「扁馬會」之後,馬英九「一個中國」的尾巴再次顯露不說,在陳總統擺事實、用理論的「解構」下,馬英九毫無招架之力。馬英九真的是不堪一擊,即使藍營的民調,馬英九的聲望也大挫,證成了「馬英九現象」在「解釋」下潰不成軍,用古話來形容:「七寶樓台拆下來不成片段」。

最後,再回頭檢視採用「高規格」接待馬英九的美國如何看待馬英九的訪美。根據民進黨立委賴清德的說法,美方認為馬英九其實是「關門被美方打了兩巴掌,明明臉很腫,還出來頻頻向群眾揮手」,閉門會議就是發揮「不作解釋」的功能,從而又呈現「不可說」的馬現象。尤其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明言馬把軍購拖延的間接責任推給陳總統,直接責任諉諸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但美方直探核心說,美方要的是「結果」,馬英九卻一直解釋「理由」;馬的「不沾鍋」在美方要求實問實答下「破功」;同時可見馬只要面對「解釋」,就會使「馬現象」消失。

說到底,馬英九是「銀樣蠟鎗頭」。離大選還有兩年,「馬現象」還有許多「解釋」的時間與空間,不容馬不接招。(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