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年輕一代缺乏國防熱情

◎ 王志鵬

近期,三軍黃埔淵源的陸軍官校發生一年級生為了打網咖刺殺執行警衛勤務的二年級學長,這是三軍官校以來的首例,自然引起現役和退役人員的震驚;因為,過去我們在入伍訓練階段承受不當訓練管教高出現今數十倍,即使內心有怨恨,但也多當做是磨練,卻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對於此事件,個人認為係因社會變化產生的個案,但是這樣的個案各軍事院校和部隊還存在多少?實在令人懷疑和擔憂,也有待國防部後續擬定對策詳細查證,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也因為這件事,引發作者些許的看法,就長期的觀察對於台灣年輕一代存在若干憂慮:

一、由於無論藍綠持續推動募兵制情況下,造成年輕人普遍認為作戰是職業軍人的專業工作。

二、近年來,由於作者的軍事背景感受到無論在公開研討會或私下聚餐場合,中國黨、政、軍、學術機構對台人士,都曾詢問對於台灣年輕一代上戰場的意願與意志,表示對此議題具有高度興趣和意涵。

三、近年個人於進行專題演講或座談時,就「不論是逼統或傾獨,若導致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受徵召你會毫不猶豫上戰場嗎?」為命題作為臨時性調查,發現具相關專業背景科系(如政治、戰略、國際關係等),約20%至30%(包含女生)的人願意,若是非相關科系(如經濟、理工、教育等)僅10%至15%的人願意(當然這並無法代表絕對如此,因此作者也沒有充足的樣本數,不過視為一種現象),這個比例呈現的是相當低的現象。

三、許多年輕人喜歡購買各式各樣軍裝進行角色扮演,願意花錢購買昂貴的模擬槍枝,並花時間研讀戰術、戰技專業書籍,進行城鄉和叢林生存遊戲,但對從事真正的軍旅生活,卻完全沒有興趣。

四、由於外在物質生活的誘惑,不僅降低優秀年輕人投入軍旅的意願(雖然仍存少數有志輕年,但多數為了薪資),致使國防部所召募的人常不符合其原本真正的需求,而外界的生活型態相對也逐漸影響軍校學生的思想型態。

五、由於兵役制度轉型,自1994年1月1日出生以後的役男,役期由1年減為4個月的軍事訓練,這些訓練的等級類同「加強型戰鬥營」訓練,對於未來建軍備戰所面對的危機實質沒有太大效用,也就是說將來緊急必要時其自顧不暇將完全派不上用場。

六、國防部不斷推行「全民國防」強調其重要性,不過多年來對於大專年輕學生的教育,其主事單位為教育部,導致各校自以為政,教授版本不一,甚至存在藍綠統獨極端不同思維情況,混亂之至以致於「全民國防」淪為華而不實的思想口號,學生上課自然就打瞌睡。

七、最後,觀察現在的國軍已出現「救災化」現象,也就是已救災為主(積極搶功),對於正式的眼訓實彈測試卻經常出問題,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逐漸愈來愈明顯。

台灣曾被來台美軍人員嘲諷「以為是以色列,卻是巴拿馬」,雖然實際上雖尚不至於此,但再淪喪也相差不遠。現行兩岸軍力,武器性能硬實力大幅朝中國方向傾斜,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教授於2013年2月21日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兩岸近年來明顯的四大趨勢,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台灣民眾的認同越來越傾向台灣,而非中國。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自2000年起就不斷上升(馬政府任內依然),迄今已超過50%。「中國人認同」持續下降,自2000年的12%跌到這幾年不足5%。「雙重認同」也跌破40%。這充分表達台灣人民在目前兩岸穩定密切發展之下,但對兩岸未來的仍充滿憂心與危機感。

台灣未來的國防安全除了有必要發展少數的關鍵軍事硬實力(不對稱戰力),但更重要的是有賴軍事軟實力的提升,使之成為真正有效的重要支撐,而不至於快速崩潰。近期,對於軍人退輔制度改革的議題,眾多媒體、民嘴、政治人物均爭相予以批評,個人常思考反問這些人是否願意鼓勵自家優秀年輕學子投身軍旅?再者,無論兩岸如何和平發展,台灣的國防安全純屬「防衛性質」,不僅戰略性思維必須轉型,政策上也應該同步改變,因此國防部必須思考一個長遠不受藍綠影響的戰略政策發展規劃,並落實到年輕一代的教育上。(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著有《不分藍綠,為台灣永續生存而奮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