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象徵的記號,紀念的意義

一年一度的二二八紀念日又要到了,發生於一九四七年的歷史悲劇,遲延四十年後,才在一九八七年以公義和平運動展開台灣人民的心靈重建。隨著民主化的開展,官方的紀念也展開。但是,紀念仍然只是片面的紀念,彷彿只是與受難的台灣人有關的節日。這個應該深具省思的節日,甚至被描述為事不關己的假日,還在媒體報導中被帶入「商機」的概念。災難的歷史竟在自己的國度失去意義,難怪台灣走向正常國家之路,顛沛坎坷。

二二八這一天,在台灣或世界許多有台灣人的地方,會有紀念活動,這個時際,有些活動已展開。不只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許多台灣人精英被進佔入據的國民黨中國軍隊屠殺,形成民族的浩劫;一九八○年的二二八,林宅血案,林義雄的母親和一對雙胞胎女兒被暗殺,更是新的政治災難,至今沉冤未雪。背負災難債務的黨團統治權力仍然存在,並未在民主化後被淘汰,真是台灣人之恥。

二二八紀念的真實意義在於,從死域的歷史追求再生、追求民主化、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紀念,因而必須是文化性的,文學、美術、音樂…形塑的二二八紀念,是否深植人們心中?蕭泰然<一九四七序曲>、李敏勇詞<愛與希望>、鄭兒玉詞<台灣翠青>、柯芳隆<二二八安魂曲>(李魁賢詞),印記在腦海。

在英國倫敦的台灣人,以極具創意的方式顯現了二二八的紀念意象。這幾年來,他們從台灣的義美食品委製多樣式呈現台灣島嶼與二二八的紀念餅乾,在異國紀念故鄉的災難與死域歷史,省思再生與重建的意義。在台灣本土,更應該可以經由糕點、餅乾、普遍化深刻化「象徵的記號」和「紀念」的意義。

即使二二八紀念仍然只是台灣人片面的紀念,台灣人也應該嚴肅地面對這個日子,省思這個日子。不要讓這個紀念日流於形式化、空洞化,不要讓這個紀念日被不義的黨國統治權力解構,要以文化性、生活化,將象徵的記號、紀念的意義深植在每一個人的心靈。(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