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把「馬英九模式」倒過來做就對了!

昨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與行政院長江宜樺相互通電話,達成從立院黨團做起,就重大政策進行朝野協商的初步共識。台灣自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朝野對峙、國家分裂的政治格局,基本上已經逐漸形成,並且「歷久彌新」。前八年,是朝小野大的「少數政府」困境,近五年的馬政府,則是一人一黨獨大的「暴力政府」橫行,其肆虐,不僅將西方知名思想家韋伯所定義的暴力集團發揮到淋漓盡致,對台灣的民主機制、決策品質都造成重大傷害。因此,我們視此一嘗試是需要共同呵護的脆弱開端,朝野都該在全民見證下,把最要不得的權謀拿掉,學習坐下來溝通歧見、解決問題。

所謂的溝通,是有溝,而且能通,因此是雙向的。在朝的,必須尋找一切說明政策的機會,同時,更要聆聽在野者的異見。若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是形式尊重,或是作秀表演,不是聆聽;實質的聆聽,雙耳聽進後,要在大腦駐足,咀嚼消化,將可用的菁華轉化為決策的一部分,達到政策周延圓熟的修正。江揆宣示新內閣要多溝通,應當是真溝通,絕不可以是假溝通,否則台灣社會最後的一絲信賴契機也將被毀滅殆盡,馬政府必將成為歷史罪人。

重建信任,之所以是江內閣的當務之急,癥結在於過去五年,馬總統主政最受詬病者,就是兩岸、外交到內政的所有政務,全在一個人、少數集團把持下,獨斷獨行,從不過問人民的聲音,甚至連黨內整合都不屑為之;針對政策目標,一律以未經深入研究調查的美麗幻想來欺騙人民,例如,馬任內最重要的政策ECFA,事前所謂「幫人民賺錢」的吹噓有多偉大,最近工總對業界的調查卻揭露:台灣廠商出口到中國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皆明顯增多,廠商抱怨未受惠於早收好處,反而增加了許多文書作業,通關作業更為繁瑣;至於一度被當成「樣板」的石斑魚,前不久,林邊、佳冬的漁民反映,由於人才技術嚴重外流中國、東南亞,台灣石斑魚養殖業恐怕五年內就要收起來。

這些警訊,不都是輿論再三提醒的嗎?馬政府當初說是「唱衰」,現在為何應驗?答案很簡單,決策過程不夠多元,只從單一角度看問題,以致失去了全面性的關照,這是最危險的玩政弄權,與酒駕上路一樣,必須嚴格取締。近日有位藍營立委就批評:奢侈稅的理念是對的,但馬英九版的奢侈稅卻是錯的,已經拖累關連產業,加重經濟衰退,但雙北房地產反而獨自大漲,這位藍委浩歎:「愚笨決策不是免費的!台灣怎麼這麼倒楣!」連國民黨的中央民代都公開承認,馬英九的關門決策,讓台灣付出了慘痛代價,馬團隊還能誣指社會不同意見是「逢馬必反」嗎?

有人說:去年一月十四日,馬英九一個人贏了,台灣人民卻全都輸了。江宜樺做為馬英九的執行長,有責任以具體行動粉碎這句話。該怎麼做?最簡單的邏輯就是逆向思考,把「馬英九模式」倒過來做就對了。例如,馬英九把台灣在野黨當作「敵人」,卻把中國當局視為「對手」、甚至是維繫政權的「盟友」,造成台灣淪為中南海「以台制台」、坐收漁利的犧牲品,這就是非常惡劣的示範;剛成為國民黨「終身黨員」的江宜樺,必須時刻保持清醒、深刻反省,絕不可進染缸,白布也染成黑。唯有團結台灣,誠意對話,才可能匯聚二三○○萬人最大的智慧與力量,共同謀尋台灣下一步的出路。

馬英九主政證實,國民黨再大,也消滅不了在野黨,未來應該回歸先進民主常態,把反對黨視為競爭對手,而不是攸關生存的敵人,台灣今後的領導者,亦必須是能夠整合台灣、團結國家、一致對外的人;只會裡應外合、製造內耗的破壞者,遲早要被掃進歷史的灰燼之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