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調整產業結構已如燃眉

馬英九總統以中華民國史上未見的粗糙手法,半夜發新聞稿更換閣揆,導致陳冲以健康因素倉皇去職,並拔擢愛將江宜樺、毛治國為正副院長,與其同質性更加貼近,馬氏團隊於焉成形,政績能否振衰起敝,有待檢驗。尤其,江宜樺由一介學者進入政壇不及五年,並未立下尺寸之功,即高升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而毛治國從政生涯雖久,亦乏重大建樹,兩人搭檔領導行政團隊,只是馬系人馬重新調換位置,成效不問可知。但無選票壓力的馬總統顯然已不在乎外界觀感,人事布局隨心所欲,只求自我感覺良好。

誠然,若馬總統的行事風格不改,不管何種專業人士擔任閣揆,都只是馬英九個人意志的執行者,因此所謂「財經內閣」、「安心內閣」,或如今被好事者稱為「建設內閣」的江毛配,實質上並無差別。亦即無論何人組閣,只能延續馬英九那種書空咄咄,空談理論,卻缺乏實務經驗與執行魄力,且已經證明徹底失敗的治國模式。或許江毛配的主要任務在推動馬版的年金改革,也可能是因應未來大選的布局,但馬英九既然公開將財經內閣的招牌拆掉,意味對其拚經濟之無能不再遮遮掩掩,而未來施政的主軸顯然也不是財經議題了。

其實,馬英九固然以「六三三」之類的經濟性號召騙得選票,但執政近五年,證明拚經濟非其所長,且成為其民調低迷的絆腳石,故而著力於此,注定徒勞無功,不如另起爐灶,以年金改革為新戰場,或可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而且,經濟在其主觀認定下,好壞皆非他可以改變,之前景氣下滑,眾人皆知係其無能所致,至少是加劇了衰敗崩壞的速度,但馬卻卸責於國際大環境。如今國際財經形勢顯有好轉的跡象,如歐債危機趨緩,美國經濟復甦日益明顯,中國製造業似乎也在泥淖中脫困,而沉寂二十年的日本金融市場也出現大反彈,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可望重新啟動。在此情況下,去年比較基期偏低的台灣經濟受惠於國際經濟情勢好轉,可望獲得顯著改善。而從人事布局看來,馬總統顯然採取守株待兔的不作為方式,坐等經濟的自我療癒,再獨攬其功,成就其歷史定位。

其實,台灣經濟雖可望好轉,但復甦的路上卻佈滿荊棘 ,依舊難關重重。最大的隱憂,乃是吾人一再強調的向中國傾斜所產生的衝擊。以去年十一月份外銷訂單為例,雖然創下四百億美元的單月新高,但海外生產比例也同時達到五十一.七%的歷史高峰。海外生產比例過半,意味國外投資(亦即投資中國)超過國內投資,如此將產生三大危機︰一、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無異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中,因此「台灣經濟患了糖尿病,必須仰賴中國施打胰島素維繫生命」、中國若對台發動經濟制裁,將可「七日亡台」,乃由此而生;二、「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將成為多數台灣企業的營運模式,導致出口增加、GDP成長皆無助於台灣增加就業,提升薪資;三、中國以補貼、租稅優惠扶植本國產業,讓中國企業得以不計成本大量擴產,發動紅海戰術,造成供過於求,導致價格崩盤。加上中國企業缺乏商業道德,經常侵犯智慧財產權,抄襲技術、挖走人才,再以低價搶單,若台商非該領域領先的佼佼者,只靠組裝代工,顯然不是它的對手,必將陷入生存危機。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台廠為蘋果最重要的代工廠,卻只能分食利潤最薄的那一區塊,如今蘋果霸業不再,非蘋陣營崛起,但崛起的是韓國三星,與中國的華為、中興。前者自身擁有完整、垂直的產業鏈,台商可以分到的商機少之又少;而華為、中興則以低價手機席捲中國市場,雖然在發展之初,必須借助台商降低成本的能力,然而一旦其品牌壯大,可能以中國本地零組件廠取台商而代之,台廠的優勢不復存在。換言之,中國品牌的崛起,很可能就是中國台商末日的降臨。此即我們一再呼籲執政者必須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及扭轉對中傾斜的苦心所在。然而,在台灣產業與經濟改造、奮起的關鍵時刻,馬政府的新人事布局顯然忽視財經這一塊,台灣的未來實在令人憂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