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懇請未來的賴總統正視心理健康議題—從生命殞落的選擇來看

◎楊啟正

近日北部有地方法院法官選擇輕生的新聞,著實令人遺憾。但不知道民眾是否有發現,這類新聞常常並不會引發太多的後續討論,也並沒有那麼多的追蹤報導;其實不見得是新聞媒體不關心這樣的議題,而是代表著新聞界對於報導輕生事件的「進步」,試圖避免模仿行為(維特效應)的發生。

近日北部有地方法院法官選擇輕生的新聞,著實令人遺憾。(資料照)

雖是如此,但有時這或許也是一體的兩面;媒體沒有這樣的討論,才更不應該就讓這樣的事件不被重視與面對!每一位選擇離開的人,某種程度上可能也藉由他的離開,除了反映自己內心的思考與痛楚,同時也沉重地跟世界與主事(政)者對話,訴說著在這樣的系統中所遭遇的困難,是多麼地無法解決,以致於要用生命來替換。

除了處在高工作壓力的法官之外,過去不時耳聞醫療人員也有類似輕生事件的發生;但仔細反思,到底在工作壓力極大、社會支持程度相對較低的職場環境裡,是否真的存在有效的系統來協助一個人面對心理困擾,而不是只期待「如果別人都可以撐的下去,為什麼你就不行?」與「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能夠解決。」或許主事(政)者已試著努力建置許多心理健康協助措施(例如:心理諮商資源)來幫忙,但是從第一線實際使用情形就可以很清楚知道,關鍵常不在「有或沒有」而是在「如何落實」這些作為。其實很簡單就可以想像的到,當一個人如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又能如何「再找時間」去心理諮商呢?只是徒增更多壓力罷了!

其他像是軍人、警察、消防人員等,這類需要展現出「強勢」、「力量」與「無懼」的職業,三不五時也會傳出類似輕生事件的發生!同樣地,問題不是在沒有提供資源,而是資源如何「自然地」能讓其中需要的人使用。試想,如果當同僚知道你要去做「心理諮商」時,抱持的心態如果不是「加油!我支持你!」的肯定,而是「咦?怎麼會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嗎?」的猶豫時,還會有多少人對抗的了這種「污名化」的潛在傷害呢?寧願選擇就這樣「撐下去」吧!

筆者過去在學校系統中也會遇到政策執行的阻礙,例如近期常被提到的「心理健康假」政策。這個政策本身確實有所助益,讓需要的學生能得到適當的休息;然而,政策的重點絕不該只是「請假」本身啊!這個「假」或「休息」至少是個「開始」或「訊號」,讓可能受到影響的學生,能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來加以協助。這樣在學校中後續的網絡連結,才是「心理健康假」的目的與意義。

新聞中沒有過多輕生的報導,絕非代表許多跟自己生命奮鬥的人會被遺忘;但由於他們所觸及的領域、單位非常廣泛,也說明心理健康的議題是根基在許多不同的政府單位之中。有鑑於此,懇請未來的賴總統能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議題的整合性與跨域性,建置出更完備的心理健康政策藍圖。

(作者為大學教授)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