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全民減碳運動

■鄭天佐

能源是人類民生和經濟活動的原動力,《自然》曾刊登評論強調文明可看作為人類持續的新能源發掘與其衍生生產技術的開發。產業革命之後,人類生活所依賴主要能源為燃煤與石油,不幸的是,這些碳基燃料的使用,把儲藏在地下的碳在短時間內轉化成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使其大氣濃度逐年大幅度增加,造成地球表面暖化現象。

雖然科學家對地面溫度和海平面上升快慢未達共識,但是北極等地冰帽的融化,可清楚從衛星照片得到驗證。預料在二十二世紀初,地面溫度會上升一至數度,而海平面可能升高一至六公尺,到時全球多數海港會淹沒水中。更可怕的是天氣和環境的劇烈變化,可能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浩劫。因此聯合國有京都議定書的訂定,規範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台灣有九十八%能源輸入自外國,國際加劇的石油爭奪和京都議定書的規範,都會嚴重影響台灣能源使用與穩定供應,以及民生與政經發展和國家安全。我們因應策略很多,下面是比較容易做到且不影響生活作息的方法。

一、推動全民減碳運動:台灣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簽署國,但是我們必須訂定具體的減碳時程,積極推動全民減碳運動,以避免因減碳不力受到國際制裁而陷入能源危機。政府要以宣導教育民眾及企業界以身作則,從食衣住行和生產過程的全面檢討得到節約碳基能源的效果。有綠色能源可替代時,即使價格較高也要有以使用綠色能源為傲的精神。改進家電和生產機器的能源效率,也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另制訂新能源稅制,促成全民減少使用碳基能源的意願。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台灣產業著重在製造業,製造業不只使用大量能源,也是空氣和水的主要污染源。產業如何轉型,從現有結構往服務和智慧型產業發展是政府今後該積極推動和企業界該思考的方向。

三、儘速完成核四的建造:核能不會製造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核燃料也不受短期供應變動的影響,所以若是從能源安全考量,核能是最可靠的主要和備用能源。我們必須在施工品質和運轉安全的確保之下,儘速完成核四的建造。(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