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拚觀光 拚光光

◎ 許惠琪

美麗灣環評會通過後,贊成的居民舉牌高呼︰「我們要去美麗灣上班了」。筆者不禁思考,最後的結果是春夢無痕或「美」夢成真?

活絡當地經濟的做法,究竟是發展既有的地方文化,帶來觀光收益?或是引進外地建商,營造商業利潤?或許可以從宜蘭與雲林兩個縣市的對比做反省。當初宜蘭以縣長為首,拒絕六輕,如今梵梵溫泉的野溪泡湯、羅東公園的「水舞音樂」、「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船池、露天野外劇場、觀星台,為宜蘭帶來大量的觀光收益。對比之下,當年雲林從縣長到議會議長,發動萬人遊行,麥寮、台西小漁村,熱烈歡迎工業進駐,但如今「台西國中蚵貝牆」代表當地人的無奈,「搶救蚵阿煎行動聯盟」也說出當地人的渴望。雲林青年仍外出就業、台西國中年年減班,對於這些現象,企業也大呼冤枉,個人無環境工程的知識,更不能隨意污損企業形象。但凡是開發,必然衝擊生態,製造汙染,這是可以想見的。因此,面對環境與開發的問題,我們必須審慎評估,開發案對環保的衝擊有多大,若超過當地居民能負擔的程度,那麼恐怕未能使居民返鄉就業,反倒是傳統產業流失。

台東地區堅持守護土地者,有律師、環聯台東分會的奔走。但贊成的居民呢?多由工業聯盟、休閒旅遊協會帶領,他們有自己的商業考量,在這八年爭議中,卻沒有任何公益社團介入,協助「選擇經濟發展」的居民,實際評估開發對當地的衝擊,是不是超過居民能接受的範圍?相較於傳統產業的流失,兩害相權,如何取其輕?這些老弱的居民,無法評估「美麗」的夢,能不能成真?

「守護環境」是對祖先的情感;希望開發,也是對未來的期待,如何選擇,只有當地居民有權決定。但願將來有「環保」與「開發」的爭議時,別忘了「支持開發者」更需要專業協助!

(作者為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