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大長今到騎馬舞

◎ 范姜提昂

南方朔先生在自由時報星期專論稱讚韓國「敢做大國都未必敢做的夢」,而無論喜不喜歡韓國,事實上,至少從「大長今」開始長達八年,全球是看著「韓國style」由驚奇、驚嘆、驚豔,一路到驚嚇,看看「騎馬舞」那場面!

前陣子,看了韓國交換學生金俊植先生的「哈台」論,金先生勸我們不要變成韓國那樣,而且說得沉重,他說:「我來台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太愛國了,我希望不要愛國。」

其實,向進步榜樣學習,是人性向上的本質,而歷史證明,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複製成另外一個國家;讀了再多四書五經,學習再多日本經驗,台灣就是台灣!不會變成中國,也不會變成日本!就像「大長今」劇中,尊漢字為正字,民間「諺文」被視為假字,但朝鮮還是朝鮮!「大長今」把漢醫針灸發揮到(或演到)連中國人都忌恨;百度百科網站,引用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張國立的話說:「針灸明明是中國人發明的,在劇中竟然說成是朝鮮人發明的。」揆諸事實,百度百科胡說八道,張國立是怕韓劇怕到杯弓蛇影。

全劇關於漢醫,言必稱當時中國(明朝正德、嘉靖年間)的御醫,言必稱漢朝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對中國使臣到朝鮮進行「冊封」這種不光彩的史實,沒有隱諱,朝鮮丞相還站著陪使臣吃飯,更從沒說過「針灸是朝鮮發明」的渾話。

筆者非哈韓族,但主張給這個耀眼的亞洲新興強國一個公平看法。二戰前,韓國人忍受亡國之痛,確有一派學者發起「韓國起源論」,把很多文明成就都歸結到「起源於韓國」,目的是想強化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但並非所有韓國人都贊同。

中國東北存在有「兩百萬朝鮮族」不安因素,長期而言,朝鮮半島和台灣有共通之處:都是中國的「臥榻之側」,都是中國霸業的障礙。中國社科院曾投下鉅資,研究併吞朝鮮半島的歷史根據,案名叫「東北工程」,台灣人有必要正視,尤須學習韓國人「敢做大國都未必敢做的夢」。

(作者為台灣北社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