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吃得安心 不能光靠八字

◎ 程仁宏

消基會統計近五年消費新聞排行榜,食品衛生安全議題連續五年蟬聯冠軍。民國98年行政院研考會調查發現,75%民眾認為「食品衛生把關不嚴」為第五大民怨。民國99年食品安全風險認知調查,我國民眾認為「台灣的食品能安心食用」之比率,僅為12%。

本人長時間關注食品衛生安全議題,在監察院又先後與吳豐山委員、楊美鈴委員、劉玉山委員組成專案小組調查,發現衛生署目前仍面臨「四不一沒有:人力不足、預算不夠、法令不嚴及執行不力,民眾食品衛生安全沒有足夠保障的困境。」落實食品衛生安全把關,有六個當務之急:

1.建立「食品業者及食品登錄制度」:其可即時掌握食品動向,並在發生食品危害事件時,可判斷爆發地點與根源,並快速掌握及通知受影響的業者,進行管制措施,美國、加拿大與新加坡,均要求食品製造商及代理商必需登錄產品資訊,其產品始得在境內流通。

2.建構「食品追蹤與追溯系統」:其可使食品從農場到餐桌過程之生產銷售資訊,都可向上游回溯或下游追蹤,以強化食品的源頭管理,如美國、歐盟及日本皆立法要求食品業者需保存食品製造過程之相關記錄,以建立食品追溯制度。

3.落實「複方食品添加物管理制度」:我國食品添加物有近七成依賴國外進口,目前僅單方食品添加物於輸入前應辦理查驗登記,而複方食品添加物,卻不需辦理查驗登記,為避免塑化劑事件一再重演,應加速複方食品添加物之把關。

4.強化食品檢驗體系:中央與地方衛生局檢驗人力、儀器設備與檢驗經費嚴重匱乏,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人力與經費逐年下降;地方政府編列之食品衛生檢驗業務經費亦不足。且依目前「食品衛生檢驗、中央地方分工項目表」之分工項目共545項,但各衛生局可檢驗項目之比率不到55%,精密儀器缺乏、專業人力不足,則無力把關。

5.解決縣市衛生局稽查人力不足問題:公共飲食場所之衛生管理,由地方衛生局執行稽查業務,而目前餐飲業有登記者11萬6,887家,再加上夜市攤販又有10萬家,而全國衛生局稽查人力僅有474人,如何落實稽查?又如現有「食品製造業者GHP有4萬5,317家工廠,其中包含高危險群之食品製造工廠如大豆製品、醃製蔬果、蜜餞食品等,稽查率僅13%,如何確保國人飲食安全?

6.落實對農藥的把關:日前衛生署公布抽驗農產品農藥殘留,發現香蕉被驗出殺菌劑超過標準值193倍,引發消費者擔心,但是更令消費者震驚的是:目前農藥有336種,但農委會、衛生署僅能檢驗202種農藥,也就是說尚有134種農藥未驗。

讓民眾吃得安心、放心,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不能讓民眾的食品衛生安全還得看八字!(作者為監察委員,消基會名譽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