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會計師看高鐵難題

◎ 李淑靜

本人經常搭乘高鐵,高鐵營運已有六年,高鐵改變了台灣西部交通運輸生態,它提升運輸服務的品質,提供台灣民眾一個優質的交通環境。以會計師觀點觀之:在這一片大好美景的後面,高鐵實際潛在一項嚴重的營運危機──因不合理的特許年限,恐引發高鐵公司財務破產危機。

台灣高鐵資本額一○五一億元,高鐵公司目前負債約三八九九億元,總資產則有四一六八億元。至今雖已有相當的淨收益,只是短短二十六.五年的折舊期限,嚴重扭曲了高鐵在財報上的表現,高鐵公司必須提列極不合理的高額折舊費,係因為固定資產必須在BOT特許年限(三十五年)內攤提完畢。扣除興建期間,只剩二十六.五年;這是何其沉重的負擔啊!此外,民國一○二年一月一日開始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公報(IFRSs)編製財務報告,勢必更增加高鐵營運獲利的困難。

為了國人能繼續享用安全、便利、舒適、高品質的高鐵,為了能讓高鐵如此優質的運輸業繼續替國人服務,政府應拿出決心與魄力儘快給予高鐵公司延長特許營運期限,化解其財務危機。否則,不合理的折舊方式,壓垮高鐵公司財務,而導致高鐵無法正常營運,則受害者,絕對不僅是高鐵公司,更是全體人民。將落為滿盤皆輸的局面,相信這是誰也不願見到的!

(作者為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