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回應「小男孩的烹飪課」

◎ 詹惟鈞

昨日「小男孩的烹飪課」投書寫得好,身為國小基層教師,我非常欽羨荷蘭、瑞典的學子,可以在安親班上烹飪課。

在學校上烹飪課並非不可能,像筆者現在教導的班級,從開學至今就已經上過五次烹飪課,每次兩個小時,聘請四健會的講師教小朋友們做一系列的米食。同學們至今做過:三角飯糰、炸飯糰、驢打滾、米蛋餅、米漿、珍珠肉丸、紫米糕、鍋粑蝦仁,材料都是家中易得的食材,剛開始是四健會的老師示範講解,食材則由鄉農會的幹部幫忙準備,我們導師則充當助教,從備料、調配、製作、裝盤、分享、收拾,都由小朋友們自行分組動手完成,烹飪課作品除了當場享用外,還可以將多做的一份拿回家給家人食用。

回家後孩子還得針對本次烹飪課填寫心得學習單,複習米食製作過程步驟及分析食材營養素,並請家長寫下吃完兒女作品後的感想,第二天再利用時間和師生一起口頭回饋及分享。不只如此,班上學生還代表本校及鄉農會參加四健會的比賽,獲得最佳米食銅獎呢!

我想生活技能的培育可不只是烹飪課而已,同學從「在地食材」課程中也學到:翻土、播種、澆水、除草、施肥、收成,都非常期待利用自種的蔬果煮火鍋、炒菜、做沙拉呢!

(作者為宜蘭縣壯圍國小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