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22K也害到老人家

◎ 羅方易

最近常見面臨退休者不僅不敢退,甚至還頂著一大把年紀,與自己兒女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搶飯碗,主要就是身上還背負了家庭經濟支柱的沉重擔子。

很多人好不容易盼到子女從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畢業,以為自己可以從此規劃退休、享清福。不料,子女們卻因為陷在22K的惡性薪資結構循環中,甚至因低薪乾脆在家當「啃老族」。景氣不好,加上受到子女低薪的影響,為了維持一家生計和三餐溫飽,只好拖著老命,繼續工作。

22K原是馬政府在金融海嘯期間想出來的應變措施,不料,卻因政策規劃思慮欠周全、配套不足,竟然成為現今社會新鮮人求職的夢魘,造成台灣薪資水準崩壞和學歷貶值的後遺症。

以民國七十年與一百年來做比較,其中,二十到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與整體失業率差距,從原本的二.五七倍,擴大到二.九倍,而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更從○.八二倍增至一.六二倍。這說明了台灣經濟危機是結構面問題,而非僅僅是經濟週期。經濟週期過了,失業問題就能改善,但是,結構面問題就沒有那麼容易解決。

這是台灣社會的致命危機。高失業、低薪資、工作不穩定和買不起房子,讓青年人無法安心規劃未來,只能為眼下的生計煩惱。而中高齡人士看到子女因為就業市場疲弱和經濟不振,而沒有勇氣結婚生育,自然也隨之心生焦慮,害怕會過著沒有明天的日子。所以,勞委會應該用心研擬具體對策,尤其是創造就業機會和勞動條件的公平正義,持續關注,不要流於口號施政的虛華。

(作者為新北市土城區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