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22K 19K 15K

◎ 李冠賢

「再這樣下去,我告訴你,連15K都到不了了。」此言令人不禁感到心寒,難道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得掌握在這樣財大氣粗的資本家手上。

從經濟學中的涓滴效應(Trickle-downeffect)宣稱:「把錢都撥給上層的人,希望它可以往下滲流給需要的人」。產發會基於這樣的概念,訂定多項利於財團與資本家的結論,希望產業發展同時帶動台灣經濟。這是現今資本主義國家對於扶植企業的合理宣言,但從其他國家的發展與台灣近年情勢,不免令人感到擔心「水真的流得下來?」

台灣近年產業結構沒有轉型、低附加價值、多為三高產業(高汙染、高耗能、高危險)。政府幫財團減稅,在環評與勞基法上放寬各項限制,甚至調降最高遺產稅稅率從五十%降為十%,希望吸引國外資金回流。但真實的效應是,大量回流資金投入房市與金融市場,造成房價飆高。國家總GDP上升,可是平均薪資完全沒有上升,通貨又持續系統性膨脹,我們不但買不起房子,甚至生活都變得困難,相對剝奪感升高。受到國家補助的大企業們,理應帶動整體發展,但卻能按照心情決定勞工的起薪15K嗎?

印度是「把錢都撥給上層的人」在發展,結果前一百名有錢的人,握有全國四分之一產值,而十二億人之中,竟有八億人窮困潦倒。可見涓滴效應在印度完全失靈,甚至毀了國家長遠發展。

如果企業今天可以嗆我們說,讓年輕人15K也拿不到,那我們怎麼有辦法相信這樣的資本家會在乎社會的發展呢?如果十幾年後台灣環境都被破壞光,我們領十多年的22K後,大企業卻拋棄了台灣,選擇了其他國家繼續發展,那我們該怎麼辦?

(作者為台大大氣科學系學生)

◎ 林德熙

台灣目前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其原因在於台灣企業無法提供舞台與合理的薪資給台灣人才,導致台灣人才被他國或對岸挖角,養不起人才就罷了,如今台灣老闆面對藍領階級,除了剝削以外,甚至還拿22K的低薪來威脅基層勞工,看來過不了多久,台灣除了高階人才流失外,基層的勞工們恐怕也活不下去,被迫去其他國家當外勞。

多項不利台灣勞工的「共識結論」,也將現行的「環評決定制」改為「環評參考制」,產發會結論這些老闆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融資、鬆綁勞基法、要求政府出錢出力幫財團處理被告「反傾銷」的國際官司、要求更多勞工薪資補貼、要求更多廉價的水、廉價的電、廉價的土地、要求排除環評障礙等。我不禁想問這位老闆,政府幫你多省錢與多獲利,如今你卻要扣勞工的薪水,請問這些錢都跑到哪裡了?你非得將台灣搞得連勞工都活不下去才甘心嗎?

(作者為文化大學新聞系學生)

◎ 黃邦庭

在經濟部舉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上,經濟部宣布多項與環評制度、勞工權益相關的政策,遭到環保團體與學者高分貝抗議。但主辦單位不僅對抗議者視而不見,更指責抗議團體未盡「尊重」之責。再一次,「禮節問題」又成為掌權者打壓「異見」的手段。

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公不義,有志之士、青年學子和學者們紛紛站出來為改變而努力。但是他們沒有「預算」、沒有「法院命令」、沒有「麥克風」,不是「股東」、也不是「委員」,他們有的就是熱情。正因此,他們只能走出家門、在那些會被媒體關注的官方會議角落喊破喉嚨,希望自己真誠的聲音能夠被聽見。

可惜的是,面對那些「大人」,他們的熱情被解讀成「不懂事」、喊破喉嚨被解讀成「不尊重」,連靜坐表達意見都會被「非法集會牌」驅趕。然而,一旦抗議者們開始遵守大人所訂下的禮貌規範,他們等於是把自己唯一的武器都繳械了。

一旦抗爭停止了,那些為我們發出不平之聲的嘴閉上了,「異見」就沒有了生存空間,那麼這個社會的確是會更加「禮貌」與「和諧」。

(作者為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畢業生)

◎ 張安弟

馬英九競選第一任總統時,曾拍攝競選廣告嘲諷扁政府:「大學畢業生起薪兩萬六千七百元,比八年前還要低。」豈料,在馬政府「努力」五年之後,大學生畢業起薪只剩22K(兩萬兩千元),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有近三成甚至連22K都不到。前勞委會主委更曾在接受雜誌專訪時,脫口說出領22K不該嫌少,因為若不是此方案,他們可能連工作都沒有。

日前台大法律系一位畢業生,應徵法務助理,雇主開口就是22K,讓他直呼「有被羞辱的感覺」。某名嘴表示,如果是他,只願意給台大法律系畢業生一萬九的月薪:「你想兩萬二門兒都沒有,你來能夠幫我什麼,你什麼都不懂!」

19K很低?經濟部舉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某公司的董事長嗆:「連15K都到不了了!」當馬總統高聲說,將「合法圖利企業」,人民只想問問政府:「誰來照顧我們」?

(作者為醫師)

◎ 黃瑞麟

台灣就是因為存在著這種壓榨勞力、自以為老大心態的企業主,才會造成目前勞工薪資與十幾年前沒什麼差別的失衡狀態。眼見勞工有一餐沒一餐,而這些企業主荷包賺飽飽,還向政府叫窮之際,我們的政府竟然是力挺這號人物,任由財大氣粗的他們剝削勞工。

馬總統日前才向嗆馬人士大談人權,卻任由這些惡形惡狀的企業主將勞工人權踐踏;真有本事,就請總統再度向這些人呼籲:「尊重人權」,否則,無法讓勞工朋友福利受保障,就請馬政府與這些企業主閉嘴,別向辛苦的勞工說教!(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