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我們都是民主大學學生

◎ 林書妤

個人並不認為陳為廷在立法院上質詢的程序及言行是全然正確的,但是若不這樣做,學生近幾日積壓許久的意見也不會有機會被社會聽到,更不用說被社會重視。我認為若是要探討陳為廷的態度合不合宜,何不回過頭來反省台灣長久以來建立的國會質詢形象?

反思台灣的立委質詢,常常上演「全武行」,立委們高亢的音調充斥著莊嚴肅穆的會議廳,意見不合的時候甚至還動手動腳,更是上了國際新聞的版面,讓國際見識到台灣的「立委質詢文化」。社會在批評陳為廷的同時,不應該只單單追就他以下犯上的學生身分,更應該反省是否國會質詢文化使得大眾留下咄咄逼人、不留餘地的深刻印象。或許社會人士或學生上質詢台的程序以及正當性有待檢驗與規範,但是個人認為能夠讓公民有適度的機會上台發表市井小民的心聲是非常好的,更何況,這些立法委員們不也是公民選出來,監督政府行政並且商議法律保護人民的公民代表嗎?

媒體時常塑造新聞衝突性與對立性,好使話題討論性提高。不僅是政府官員,甚至連平常不問時事的身邊朋友們也向我問起「什麼是反媒體壟斷?」「陳為廷是誰?他怎麼了?」媒體成功塑造了話題,達到引領輿論的功效,但是近日社會關注的焦點已經漸漸偏離軌道,應該回頭仔細審視媒體巨獸的壟斷。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