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習近平時代」的真實面貌

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繼中國官媒證實首代艦載機「殲十五」已在航空母艦「遼寧號」上完成起降訓練,最近,中國國防部又再度宣布,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將於十一月下旬赴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儘管中國宣稱這次演習是年度計畫的例行安排,但自今年以來,解放軍多次出動艦艇編隊進入太平洋的頻率較過去明顯大幅升高,加上新近引發亞洲周邊各國抗議的中國新版護照事件,中國誓言將發展為「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顯然已經對區域的穩定帶來了強大的破壞性威脅。

外界咸信,胡錦濤在十八大提出的最後報告,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參與甚深,是中國權力交班、新舊傳承的共識結論。這份報告中多次強調海洋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在談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時,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在談到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時,又說,要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當時的相關內容,日本立刻有感,外務省曾就此回應,中國的海洋活動應當基於國際法以和平的方式開展。

中國這個國家,在一黨專政下,非常重視教條,歷來有關共產黨大會上的重要文件,在會後必然透過嚴密的組織通令貫徹全國,成為今後五年的既定政策方針。這次「海洋強國」關鍵詞,是首度明列在大會報告上,可見其意義,也是公開的陽謀。但是,中國式的「海洋強國」一出場,卻與報告中所述「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我們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大相逕庭,也與中國一直期待塑造的「和平、友好、互利」形象,完全相反。

過去,中國不是沒玩過類似電子護照的蠢事,二○○八年中國主辦奧運和特殊奧運時,也曾將南海九段線地圖納入大會官方網站,然遭到國際抗議,最後只好移除地圖以釋眾怒。但這次,先後已有菲律賓、越南、印度、台灣等國,提出抗議或加以反制,美國國務院也宣示了既定立場,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修正的表示;甚至昨天國台辦還以「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希望雙方共同珍惜兩岸關係已取得的進展和成果」,擺明要馬政府把這羞辱硬生生地給吞下去。這種「強國」作風,或許已經標誌了「習近平時代」的真實特色。

「海洋強國」的意涵是什麼?被美中視為第一島鏈門戶的台灣不可不知。首先,中國已把海洋與中國的強大連接在一起,認為過去中國之所以積弱不振,是受到陸地中心文化的影響,今後必須自我定位:中國是擁有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大國。其次,最近幾年在全球瘋狂尋找能源的中國,已經關注海洋豐沛新能源的開發,因此將海權提高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地位。這由中國全力推動航母試行,以及今年六月蛟龍號剛完成七千公尺海底探測第三次下潛,可看出企圖。

習近平幾年前還是儲君階段,曾經在墨西哥嗆聲:「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狀似要繼續持盈保泰,但未來,在中國往海洋拓展的政策導向下,「中國折騰」看來是免不了的,第一步正如當前的漫天要價,到處胡指「中國領海」。對於台灣來說,中國要航向海洋,首當其衝的關卡就是:台灣海峽到底是國際水域,或是中國內海?換言之,習近平遲早有一天會叫馬英九具體表態,現在這些小動作,又何嘗不是已經在逼迫馬英九選邊站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