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學人「文不對題」?

◎ 吳勤

幾天前外交部鄭重宣佈,根據「經濟學人」給駐英代表的「澄清」電郵:Bumbler是「行事猶豫」之意,我聽了後不禁搖頭歎息。如果這篇文章的標題「Ma the bumbler」,真的應該翻譯成像外交部告訴我們的「馬英九是行事猶豫的人」,那麼「經濟學人」豈不是寫了一篇文不對題,牛頭不對馬嘴的文章?因為整篇文章的內容都是寫一些馬政府施政不彰的例子,而不是「闡述」馬英九如何「行事猶豫」。我想請問所有教作文的老師們,假設這原是一篇沒有標題的文章,您要求您的學生們從頭到尾詳細閱讀之後,寫下最切合文意的標題,如果我的答案是「馬英九是行事猶豫的人」,您會給我幾分?

我完全同意Bumbler與「笨蛋」無論在語意或語氣上,都有相當程度的落差,Bumbler最中肯的解釋就是「事情做不好的人」,至於為什麼事情會做不好,可能有好幾種原因:能力不夠、方法不對、經驗不足、因循苟且,乃至受到外交部「偏愛」的行事猶豫等。可惜,外交部至今仍不願公布該雜誌編輯所謂的「澄清文」原文全貌,所以上面到底寫了什麼、如何澄清,你我升斗小民不得而知。我的猜想是,「澄清文」內某個部分確實用了「indecisively」這個字,讓外交部看了如獲至寶,把它套上一個不痛不癢的譯意「行事猶豫」,然後跟Bumbler畫下等號塞給輿論,冀望本案從此定讞,不得有異。

一個政府在遭受國際負面評論時,這種以山寨版創制「台式英文」,自我解套的做法,無疑是已將「鴕鳥心態」又推向一個新的境界。我實在不明白,為何外交部不肯公開所謂的「澄清文」,讓大家一起看看究竟「經濟學人」說了什麼來還馬總統一個「公道」,難不成裡面有不可告人的國家機密?

(作者為學生,現居美國舊金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