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談領養

◎ 蕭文婷

多年前在台灣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曾經照顧過一名棄嬰,嬰兒有許多先天缺陷,在加護病房住了好幾個月,開過好幾次刀,幸好病況穩定,但加護病房的床位要給更需要的病人,嬰兒該何去何從?後來是一對荷蘭夫婦領養了。他們說,健康的嬰兒大家都搶著要,不愁找不到領養家庭,所以他們刻意選擇領養有病的嬰兒。事隔多年,依舊記得當時聽到這段話的啟發與震撼。

來到美國,在教會中遇到一對白人夫婦,太太行動不便要坐輪椅,但夫婦兩人竟然到海地領養了一個黑人小女孩。小女孩因為腦性麻痺,時常要看醫生,脾氣不是很好,照顧起來很不容易,可是這對夫婦「歡喜甘願」,常常跟朋友分享他們的父母經。有次跟那位媽媽聊天,她說,因為自己行動不便,深知箇中滋味,因此更覺得需要幫助有殘疾的小孩。

認識的美國人,領養小孩的機率相對來得高;有次在同事的辦公室看到照片,隨口說「你兒子長得跟你很像」,他很驚喜,告訴我其實兒子是從東歐抱來領養的,他已經有小孩,可是知道東歐孤兒院很多小孩需要幫助,就去領養了。

代理孕母又成話題之際,希望可以提供重視「血緣」的台灣鄉親們,另一個思考的面向。

(作者為美國華府台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