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在地文化銀行

社區大學也能「兩兆雙星」

■ 高成炎、張琦凰

日前教育部社教司公佈了「非正規學習成就認證」,未來將提供國人另一項取得正式文憑的管道,透過入學門檻毫無學歷限制的社區大學與各社教機關或人民團體,亦可申請報考正規大學,並認可相關修業學分。

此一措施固然對於全國百餘所辛苦經營的社區大學而言,或能因此加強民眾至社大進修的動力,而對招生工作有些許助益,實則若不重新檢視社大定位與經營策略,終將枉然。

社區大學相較於其他正規大學更具優勢的特質,在於每所社大都緊密地與在地生活網絡連結;地方上的經濟、社會、政治等些微變動,都牽引著社大的運作;社大最直接與地方生活主體─來上課的地方中堅份子,緊密互動,對於地方文化的活力與特質最能掌握。相信每所社大在如何將此類特色,提案與文化中心或文建會等單位合作的經驗上,都非常豐富。

政府正大力倡導「兩兆雙星」的其中一星─創造文化內容產業的高產值,社區大學等於掌握了文化內容產業的最原型。因為社大的學員主體,是地方各行各業的中堅成員;因為社大舉辦各式各樣結合社區的活動、甚至推動地方文史、人物誌等文字影音紀錄。因此,社區大學最適合成為文化內容產業的content bank!

文化內容要能成為產業,必須維持其多元且充滿創造力的特質,從而將此特質結合進步技術而創造其商品價值。社區大學坐擁豐富在地資源,是在地文化的content bank,應清楚掌握此一價值,如能以更有效率的資訊處理技術,將社大從繁瑣的行政事務解放出來,轉而大力以新的「建教合作」或各種成果發表活動的方式,吸引具商業化能力的角色加入連結,創造「產值」,讓在地文化有機會商業化,不但是活化社區創造力的不二法門,也讓社區見到文化活力的「價值」,青年回鄉的動力才更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潮。

期待全國各社大能重新釐清自我價值,將社大角色定位為充實內容產業的content bank,真正成為文化內容產業的推手!這個工作,遠比學分文憑的吸引力強大!(作者分別為台大資訊系教授、台北縣三重社區大學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