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互設辦事處?

◎ 陳榮傑

馬英九接二連三公開表示,兩岸要「儘速」互設辦事處。吾人認為欲速則不達。

海基會成立之後,除台商問題之外,還發生若干令人憂傷的事件。其中,千島湖24名台灣旅客在遊艇上欣賞湖光水色,詎遭縱火劫財,全數魂沈湖底,大陸竟然拒絕海基會派員協助家屬善後。

為因應此類緊急事件,其實,海基會成立之始即曾觸及設處議題,但對方以時機並不成熟回絕。日前台辦表示,「海協會和海基會作為兩岸雙方分別授權的『民間團體』,互設辦事機構是十分必要的。」顯然時機已熟,但昨非今是,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馬英九也提到這個辦事處應具備「綜合功能」,其內涵如何,我們拭目以待。但首先,如何確保派遣人員人身安全,駐處與其文件不受侵犯?這是前提,否則無法執行任務。國台辦上述談話,已突顯這個辦事處是「民間團體」的分支機構,這樣的架構,台灣可以冒然西進設處嗎?

其次,談談辦事處的「洽公功能」。

中國在國際社會打壓台灣的事例不勝枚舉,例如要求駐在國限制台灣代表處人員之活動,包括「公署洽公」,「歸口管理」與「層級限制」。簡單的講,台灣官員不得到駐在國政府機關洽談,有事到咖啡廳相見。任何洽公必須先經過指定窗口聯絡。有些情治單位甚至刻意指定上尉或少校作為台灣少將的聯絡對象。兩岸設處必需先注意這個問題。

台灣訪客到大陸,苦等行程,何人會見,秘而不宣。大陸貴賓來訪,國民黨大老、地方首長、社會賢達,排隊候見或邀宴,萬一不能如願甚至無法控自已的言行。將來如何因應這種問題?

美國是民主與自由的楷模,但它作為聯合國與若干重要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地主國,竟也對若干國家派駐的外交官設定旅行的限制。例如離開紐約或華府25里,必須先取得許可。這些限制,通常針對間諜活動較多,或針對對美國具有敵意的國家,或基於反恐考慮。即使日本與俄羅斯具有外交關係,但因兩國尚未簽署和約,他們之間也有類似措施。俄羅斯駐東京大使館有兩個大門,每個大門各有日本警車若干駐守,只要俄羅斯重要車輛出門,警車全程尾隨,無遠不至。

根據美國國會一項有關中國在美國之間諜活動報告(Cox Report),中國師法蘇聯老大哥的作法,情報網路無所不在,無遠弗屆。兩岸設處,對於中國而言「時機已經成熟」,即將入割喉之戰!但台灣能夠容忍大陸加諸台灣的限制,而放任大陸官員到處「走透透」?

最近有台商諍言:馬英九喜歡「在鏡中找人」。其實他也喜歡「關著門辦事」。過去,他在陸委會任職,謹慎有餘,膽識不足。現在,我們殷盼他能設立一個能夠捍衛台灣人民尊嚴、保證台灣人民利益的辦事處。

(作者為法律學者,前海基會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