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故宮VS.大雙溪

◎ 張世賢

故宮博物院為推動「大故宮計畫」,擬於本月十五日召開公聽會。為徹底了解院方訴求,退休已九年的筆者特別回去實地勘查,發現「大故宮計畫」的緣起---因中國遊客暴增而致展室不足的問題,其實容易解決。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在保存、展示、研究藏品,並推廣文化教育,故其空間應為滿足這些功能而規劃。但故宮正館目前卻有相當大比例的空間用來營利。包括地下樓右半邊和二樓中間部分都是禮品大賣場,一樓右邊有大咖啡廳,左側則供院長接待貴賓及宴客;四樓整個是供應高檔飲食的餐館,二樓還有多媒體專用的大房間。這些空間佔用正館的比例之鉅,令人非常驚訝。

做為第二展覽館的圖書文獻大樓,一樓專借院外機構舉辦收費特展,也設有供應熱食的餐廳。據院內同仁透露,目前二、三十位各處處長及科長的辦公室已經不小,但他們在該館都另有一間研究室。可見故宮的空間已經大到可以如此浪費,也可以大賣禮品、餐飲。

一般博物館所典藏文物大多脆弱不堪,必須在易做環境控制的密閉建築中典藏或展示,使溫濕起伏或光線、蟲鼠等的危害降到最低。但故宮不此之圖,竟將兩館的廣大密閉空間移作他用,實在離譜。

筆者認為,館內餐飲潛藏火災及蟲鼠等危害的風險,和多間禮品大賣場應一併移出館外;院長在行政大樓已有接待賓客的場所,不宜再佔用正館的寶貴空間。至於第二展覽館的一樓,亦應做館內展示之用,不宜外借舉辦特展,特展結束又閒置養蚊。

實地觀察,中國遊客大多蜂擁在媒體渲染出名的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展室,不少人蜻蜓點水並在外照相留念就離開了,並非所有展室都擠滿人潮,將上述廣大的空間重新規畫利用,絕對可以消弭擁擠亂象。故宮該考慮的,是在合法範圍內另建賣場、餐館,而非假借目前少數展室擠滿人潮的理由大舉擴建。

其實,故宮所在的外雙溪山明水秀,早就發展成台北近郊的休閒勝地,理應善用其自然景觀,沿溪整治為人人喜愛的親水近山公園,如此涵蓋故宮的「大雙溪」,絕對可以增加遊客參觀故宮的慾望,比目前規劃中的「大故宮」有看頭、有賣點。

建設「大雙溪」的首要課題,在開闢捷運故宮支線接駁來往遊客,並在士林或大直設置停車場,避免眾多遊覽車擠進這個封閉的山谷地帶,確保其空氣清新。身為曾在館內三十幾年的老故宮,筆者樂見故宮鴻圖大展,但那應是高瞻遠矚、兼顧各方的發展,而非只為解決突發問題的即興之作。「大雙溪計畫」一旦實現,人們即可就近飽覽文物及山水之美,將成為最受國內外遊客歡迎的北台景點之一,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沒有如此優異的天然條件,何苦獨鍾大而無當的「大故宮」?

(作者為故宮退休研究員、科技室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