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在中國 不是手機

◎ 吳海瑞

財政部日前公佈前十個月出口,比去年同期衰退三.七%、減少九十五億元,並預估台灣是今年亞洲衰退最多的國家。

「產業結構過度集中,手機暴跌四十一億美元,是成長重挫的主因」。這是hTC市場挫敗以來,官方說法的標準版。然而,把手機的部份加計回去,一至十月台灣還是衰退約二.一%!比起韓國的衰退一.三%,(以下為一至九月)日本、新加坡的各減○.一%、○.三%,香港的成長一.八%,仍是「獨慘、最慘」。換言之,其他消失不見的五十四億美元(約一千六百億台幣),更是該面對的。這其中,中國是不能忽視的因素。

中國市場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地區,依馬政府的說法,簽署ECFA後,必然有正面助益,但實際成果卻慘不忍睹,對大陸的衰退,遠高於台灣出口減退的整體平均值。

導致這樣的結果是錯綜複雜的,例如,「兩岸產業分工、互補」的模式已經反轉;中國有能力自製,因此減少了對台灣的進口,甚至產業升級後,開始分食了台灣的海外市場。當然,單純為台灣產業競爭力衰退的也有,如中國找到比台灣更具成本優勢來源。而中國動用國家資源挹注、補貼其企業,以價格戰搶占市場,牽累台灣相關產業,也是不爭的事實。總之,政府需要進一步釐清、衡量這些因素,對台灣出口中國、甚至全球市場的影響。

政府如鴕鳥般把頭埋在ECFA的沙堆裡,以為找到了答案;科技業明星跑去炒房;產業龍頭想跨足媒體,讓人膽戰心驚。台灣已經走在危機與轉機的分水嶺,政府與企業,如不能找到有效的因應策略,就算景氣回復,做為台灣經濟命脈的出口,前景依然堪慮。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