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鄉僅存黑白照片中

◎ 呂權豪

前日聽聞於嘉義獨樹一格的空軍宿舍遭夷平。

嘉義市長年發展停滯,市民引領企盼發展。連兩任地方首長以建設公園等基礎建設、招商連鎖廠商,做為「有感」的策略。近來初步完工的林務局「檜意生活村」,保存了數棟和洋風格宿舍,贏來了讚譽,殊不知嘉義對於風姿綽約的舊市區文化資產,反缺乏整體性的保存策略、放任破壞,嚴重戕害了文化氛圍的形塑。

在日本時代即戰後初期,嘉義是著名的木業之都,今日不只產業遺跡散布於阿里山鐵路沿線,還可在市區看見為數眾多的木造房屋;從官舍、市場到醫生館、廟宇及教堂,黑瓦木牆就是嘉義最熟悉的街景。加上木雕文化,在嘉義可看到多樣的木材運用,這是連地方政府都清楚不過的優勢。

然而這幾年來,住家周遭的木屋在一夕間消失,對嘉義市民來說,卻習以為常。一張張瓦礫堆的照片在網路上流傳,本來存在市民周圍的歷史建築,反而要到市區北方的園區才能領會,豈不本末倒置?

園區式(檜意生活村、酒廠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固然立意良善,但市井可得的民宅官舍,更要構思政策以積極維護。如這次空軍官舍拆除事件,本應可以協調避免。針對市區大量木造民宅,也應加強獎勵及輔導,以整修取代改建,並研發適合現代防火需求的新式木構建築。「針灸式」的市區營造,是來自於台北市的模式,但嘉義並無台北高度的開發壓力,應可更順利的營造木業都市氛圍。蓬勃的非營利團體、大學乃至國小,以及大量在地、旅外青年,也都是能夠招徠的力量。輔導青年承租老屋創業、改造為市民學堂、社會住宅等,諸多運用都是結合市井力量的途徑。

上述許多都是陳腔濫調了,既然有經費能夠舉辦雞肉飯節等大型節慶活動,研擬條例與維護辦法,只是有無信念及心力投入而已。何況鄰近有個文資維護經驗豐富的台南市,嘉義市豈有漠視歷史建築的藉口。(作者為大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