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預期收入縮水, 內需急凍,慘!

◎ 吳海瑞

同樣受全球景氣循環的影響,這一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的幅度,要遠比其他國家嚴重。其中出口衰退是主因,也成為注目的焦點,然而,內需的停滯,更值得執政者重視。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第三季國內消費成長率只有○.三七%,遠低於正常時三%左右的水準,更是只有第二季經濟進入谷底時的一半!

民間消費大幅縮水,原因很多,其中不乏馬政府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如油電雙漲後帶來的通膨,眾多中低收入者因此縮衣節食;證所稅衝擊股民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消費能力。

間接的心理因素---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而減少消費,馬政府也有貢獻。GDP連九降,有一半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從去年底起,馬政府將經濟成長預估由一年四次改為八次,如此世界最高的預測頻率,加重主計總處的工作,相關官員被要求說明(含立委質詢)的機會也倍增,一齊做虛工不說(多預測幾次也不會增加GDP;何況國內外眾多預測單位或機構,主計總處也沒有相對準確),反而逐次下修的說明,媒體大肆報導,次次打擊國人的信心,間接也抑制了內需。

十月起,企業資遣員工時有所聞,無薪假也激增,失業及可能失業的擔憂,更將不利消費。坦白說,馬政府能幫忙的有限,也強其所能。但對於勞退給付問題懸而未定,並衝擊軍公教,全體受薪階層普遍對於未來收入有嚴重縮水的疑慮,馬政府似乎仍不出手,無視其對消費有立即而長遠的影響,才是最讓人不安的。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