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問題在腦袋不在語言

文言與白話之爭本是不值得炒的冷飯,因為勝負得失早已分明。最近余光中用「文言文讀通的人,腦袋都很清楚」當前提,揚揄文言文貶抑白話文,這是「反歷史」論述。可笑的是「一犬吠影,眾犬吠聲」,接下來南方朔、林安梧、楊渡等更不入流的,東拉西扯,不只是腦袋不清楚,而且是愈扯愈離譜,吠聲如豹,不得不再分疏,以正視聽。

先談文言文與腦袋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清末曾國藩、李鴻章變法圖強,推動幼童留美計畫,由容閎主其事,送出去一百多位幼童,九成回中國,可說大放異采,耳熟能詳的如建鐵路的詹天佑、出任北洋大學校長的蔡紹基、出任外務大臣的梁敦彥、機器採礦業的開山鼻祖吳仰曾等…都是不負所學。然而,當時同治皇帝的師傅倭仁激烈反對,他的奏摺確實文采斐然,動人心弦。他說:「舉聰明雋秀…變而從夷,正氣為之不伸、邪氣因而彌熾,數年之後,不盡驅中國之眾歸於夷不止」。現在看來,可笑之至。倭仁是皇帝師傅,文言文之好不容置疑,但腦袋之不清楚,到了駑人的地步。

從而可知,文言文讀得好的腦袋不見得清楚。再說得清楚一點,腦袋清楚的,讀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外文也好,都可以通;腦袋不好,讀什麼都可以不通,所以,人之可貴,在腦袋不在文字工具。從倭仁的腦袋看余光中的腦袋,清不清楚?

至於拾余光中餘唾的,就更等而下之了。南方朔說:「不好好讀文言文,連歌仔戲都看不懂」。然而,歌仔戲是酬神的野台戲,下里巴人需要「文言文」訓練才聽得懂?林安梧說:「台語保留很多文言文,如『你知影否』,語出『爾知也否』。」殊不知台語的「你知影無」就是白話,不需要考語出何典才知道自己說什麼。由文言文而來的白話文,就是白話文。比如美文中充斥法文、拉丁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這些外文,一旦為美國人所用,就是美語,難道美國人因此非讀拉丁文、法文才可以讀好美語?

最有趣的是楊渡寫的文章,狗尾續之,用〈錯亂的語言,錯亂的腦袋〉為題。別的不必說,單表一點,就知其錯亂到不行。楊渡在文中說「現在的『國語』…是清朝統治中國後發展出來的北京官話,它代表了滿族的文化與發音系統,與傳統中原音韻不同」。區區一句話竟然從頭到尾都錯,楊渡的腦袋用「錯誤」來形容還不夠。

首先,「官話」就是「土話」,是「北方一帶的土話」,王照在精研「京話」的專書,第一條就說:「吾國文字難通,故欲即北京土語成文,以便俗用;不名為土話而名為官話者,從俗也」。再者「京話」使用的範圍極廣,「縱橫數千里之土語,皆與京話略通」,所以「京話推廣最便,故曰官話」。王照說「官者,公也,官話者,公用之話」,而且自唐以來「京話」/「官話」即為通用語言,如何扯得上滿清?滿洲人自有文字,就是滿文,滿清帝國漢、滿文字並用。是滿清襲用漢語、官話,不是官話出自滿人。

從余光中到楊渡,問題可能出在腦袋不在文言或白話。(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