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總統的戴罪立功之道

馬英九總統月前宣布「一個月內要拚有感經濟」,如今一個月過去了,卻有九成六民眾認為政府沒有達成目標,而總統的聲望仍在十幾趴低徊。行政院在滿月前提出十四項措施,宣示拚經濟已有業績,但以其中官樣文章充斥,不但人民莫名其妙,連部會首長在國會被問起也在狀況外。至於社會各界,惡感、反感、無感…,堪稱百感交集,獨缺「有感」。

持平地說,陳冲內閣一個月來戒慎恐懼,所整理公布的十四項措施並非一無是處,而日前所宣布的修正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制度,雖係在強大民意反彈壓力下所為,也有值得肯定之處。不過,「拚經濟一個月有感」以失敗且失信於民收場,其來有自。

正本清源,拚經濟要讓公眾有感,必須「苦民所苦」,針對人民所受的民生經濟痛苦,對症下藥。若問升斗小民痛苦所在,物價高漲、薪水倒退、工作難找這三者,應是首要。以物價為例,一個月來雖蔬果、能源等非核心物價略見回落,整體物價今春被油電雙漲帶動之後一直在高檔難降;而官方所發布的薪資及就業數字,尤其近日無薪假及裁員之風又起,更讓上班族繼續鬱卒。人民的痛苦與需求,高官未能感同身受;政府所提出的堂皇舉措,人民當然無感。

最根本的,「一個月有感」完全是外行話,稍有常識的人,不必具備財經專業,也知道不切實際。當前的經濟困境,有外在的國際大局因素,也有我國本身產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非改革與長期著力無以為功,自不可能有「一個月有感」的速成之計,連近日來訪的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都說︰台灣經濟問題,我沒有妙方。然而,強要內閣執行這一注定跳票的承諾,具財金資歷的閣揆卻不敢拂逆馬總統之意,跟著起舞,把僅剩的公信力跟著斷送,實凸顯了馬政府的政治文化。

同樣惡劣的,是在失信於民之後,仍不願面對現實,繼續再掰︰選擇性解讀出口、生產等若干指標,宣稱景氣回春的動能已現,第四季經濟表現將「高於世界平均」。這種與「一個月有感」如出一轍的說法,完全無視最近各方的負面評估︰國際貨幣基金剛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席姆斯預言「明年經濟展望並不非常樂觀」,以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說「世界經濟還看不到隧道終點的亮光」。

雖然馬總統上任四年半,對「一個月有感」再增添一張政治空頭支票也許不以為意,因為從「六三三」以來,其跳票紀錄已罄竹難書。但是,吾人從「歷史定位」著眼,更為大局設想,實不忍見到馬先生搞砸自己,也害盡蒼生,不能不就此指出,當前有一戴罪立功的大好機會,就看當事人能否善自把握。

實現諾言是恢復人民信任的不二法門。馬總統應即捐出至少一半薪水,既為執政以來把總體經濟搞得一塌糊塗而致民生痛苦表示歉意,也是為「六三三」跳票實現承諾。這方面,南韓李明博、台灣陳水扁兩位總統都有前例可循,馬總統應為所當為。另外,馬總統也可師法他台大、哈佛學長呂秀蓮前副總統,宣布放棄領取年終獎金,不論在任或將來卸任;如此不但以身作則,也有利化解因減縮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引起的反彈。

更重要的,馬總統宜把握最近因勞保面臨破產而引發的退撫制度全面檢討契機,以可用的民氣,確實改革,為國家社會重建一套公平正義、永續經營、全民共濟的合法可行退撫制度。改革從來不是請客吃飯,但在改革公平合理務實退撫制度一事,雖不無既得利益者發出雜音,社會顯然出現難得的共識,從而儘管各種基金岌岌可危,現今卻是改革最好也最可能成功的時機。

人去留名,所剩任期匆匆一過,馬總統要以「無能」留歷史笨名,以「傾中」獲人民罵名,還是以「改革」成就美名,現在就是關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