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長治久安之計—徹底改革退休方案

台灣的退休制度問題重重,特別是軍公教退撫制若不銳意革新,將導致國家破產的警兆,正刺耳作響,值此民氣可用之際,年終慰問金的刪減只是治標的一小步,政府必須正視問題,限時提出徹底治本的改革方案,才能回應民意的要求。

回顧所謂的「歷史背景」,台灣第一代的退撫制度,屬「恩給制」,軍公教的退休金係由各級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支應。目前包括公務員八十四年七月一日以前的年資,教師八十五年二月一日以前的年資,軍人八十六年一月一日以前之年資,俱為適用,這個部分的潛藏負債已超過六兆。

之後,退撫制度進化到第二代,前述軍公教人員相關時程之後的年資,改為「共同儲金制」。「共同儲金制」又分為兩種,軍公教採用的是「確定給付制」,以在職同等級人員之本(年功)俸加一倍為基數內涵,每任職一年,照基數內涵給二%,最高三十五年。如領月退休金,則可以活到老領到老。這與現行勞工退休的「確定提撥制」,由雇主與員工在工作期間定期提撥固定比例金額作為退休給付的準備,有所不同。因此,現行軍公教退休金改由退撫基金來支付,基金的共同撥繳費用,是按照軍公教人員本(年功)俸加一倍的十二%費率計算,政府付六十五%,軍公教人員付三十五%,繳滿四十年,即免繳。若以一百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為基準日,按折算率或投資報酬率三.五%,職級變動調薪率及CPI年增率○.六%為條件,精算結果,潛藏負債約二兆元。

追究退撫基金之所以會有如此龐大的潛藏負債,最直接的原因歸納有三,一是提撥率不足,早年的提撥率是八%,目前是十二%,公教人員雖立法修正可至十五%,軍人預定修法至十八%,但仍嚴重不足。第二,退休年齡太早,公務人員平均五十五歲、教師五十三歲、軍人只有四十三歲,此後就放給國家養,以國人的平均餘命七十九歲計算,不倒也難。如何延長退休年資、妥處太早退休的問題,是優先課題。第三,就是退撫基金本身的營運績效不彰。給馬政府算總帳,軍人現在參加基金的人數為十四萬餘人,退休人數四萬二千人,自去年開始收入已經小於支出,每收入一百元,支出一○七元;教育人員其次,每收一百元,支出七十五元,預計一○七年開始入不敷出;公務人員每一百元,現在支出六十一元,但一○九年也要開始虧本。

此外,爭議性最強的十八%優惠存款,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止,軍公教退休優存戶共有五十一萬六一一四人,優惠全額四五○三億,去年中央及地方政府與台銀負擔利息已暴增到八○一億,預計一○四至一○五年優存戶數會達到最高峰;至於公股銀行退休員工十三%優存,今年國庫要補貼三十九億元,且每年也持續增加中。對照當前一、二%的利率水準,絕不宜再將錯就錯下去。

了解以上種種問題所在後,想在這塊土地生生不息的人,能不嚴肅要求政府立即對症下藥、進行改革嗎?我們必須建議,首先,民進黨執政時期已經開始規劃的第三代退撫制度改革,馬政府不能再拖,要儘速提上時程,除了改採「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並行之外;其次,提撥比率不足的問題,也不能再鴕鳥心態、視而不見。根據政府精算,軍公教的最適費率都要到四十%左右,現在準備上調到十八%,仍有極大差距,政府已經後知後覺承認高齡化、少子化時代來臨,豈可再知行不一下去?

最重要的,我們認為,銓敘部所規劃的修法草案將所得替代率由目前九成多降為八十%,對照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五十%至七十五%的比率,仍然極度偏高,並未反映當前財政嚴重失衡的情況。事實上,七十%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已是世界「一流」水準,與最近發生問題的義大利、西班牙「並駕齊驅」,對照顧軍公教退休後的經濟安全已非常優渥,應有再審酌的空間。

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朝野政黨必須放下情緒,拿開成見,理性討論,達成共識。既然馬總統說:「這是改革的契機」,說到就要做到,全民將就此持續檢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