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勞保 勞動一生老命不保

◎ 林芳婷

軍公教最為引發社會討論的問題,第一面向是:大部分的人員退休年齡太早又領得久,且早期的退休是由國家全額提撥(稱為恩給制,於八十四年改革為提撥制),退休計算以最後退休前薪給採計,即為繳少領多也是造成基金支付的負擔(各類保險年金皆同)。

第二面向是:擁有舊制年資(八十四年前,八十四年後任職的人無此待遇)可享有十八%優惠利息存款,僅此利息貼補政府每年得支付五五○億元的利息,再則在退休之後而無勞力付出的事實下,每年享有一.五個月的年終慰問金,同樣的,政府每年得支付二○二億元,二者支出每年達七五二億元,如此龐大的付出,最後到底還是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第三面向是:高所得替代率,依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所得替代率為七成,而我國軍公教卻高達九十%以上(若加上十八%優惠存款利息,則可領取超過原退休前薪資一○○%的退休金)。

最後:退休後轉任公部門有給付職,這是跨世代的雙重的剝奪,年輕世代一方面要為這岌岌可危的年金負擔沉重的高繳費率,且又得面臨就業不穩定的高失業,同時迎接他們的未來世代卻是高齡化和少子女化,這樣沉重的負擔若執政者仍舊漠視,這將會是一個跨世代的世紀之戰。

目前,九四六萬勞工勞保基金潛藏負債七.二兆元,而軍公教人員將用掉公保撥補五○○○億元及新制退撫基金二.二兆元,相較之下資源分配是否太傾斜?

身為一名中青代勞動者,對於日前勞委會所提的建議提高繳費率(提高至十二%)、降低給付率(由原一.五五調降至一.三)及採取全部在職期間平均投保月薪做為計算基準,這樣的改革,我們都接受,但是僅僅負擔勞工一成費用的政府,敢不敢做出什麼保證和改革呢?你的改革之斧敢不敢也轉向軍公教呢?敢不敢為自己經濟治國不彰負責,而不要拿四大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與郵政儲金)去為企業家做股票市場的護盤?

(作者為全國工會服務業產業工會常務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