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化簡為繁.勵精圖亂.欺世盜名

馬總統昨天發表雙十講話,他在演說中坦承:總統大選過後到現在,政府推動的一些政策,由於規劃和溝通未能盡如人意,讓許多民眾對他及執政團隊有不少批評。這些批評,他將傾聽、檢討、改進,並回應。對於這番表示,我們必須肯定,至少說明主政者並未活在自己的異想世界,知道大家對他不滿意。但是我們也必須同時提醒,批評之所生,並非政府政策規劃是否細緻、溝通是否周全,而是政府根本目標不清、方向錯誤造成,這個基本問題若不認識,規劃與溝通再「盡如人意」,都是反向操作,坐實了企業界「經濟不好都是政府造成的」,這抱怨所言不假。

馬英九自己都說,這九個月以來,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應該分兩個部分來看待,首先,有關國際的影響,既非操之在我,同時政府組成的目的本就在解決問題,不在找人來當「太平官」,因此做為一個政策成敗總其成者,不應只停留在描述現象的層次,應該針對國際連動效應提出因應辦法,才算稱職。第二,國內景氣的下挫,反倒應該加大力度來探討原因,我們只要對照這九個月政府都做了哪些事,就能一目瞭然政府的作為是在增加人民的痛苦,或者是減少?

面對這一波經濟情勢的困境,其實不需要什麼深奧的大道理,只要拿出簡單的經濟學公式來一一檢查,就可清楚發現這個政府居然是在用右手打左手,根本莫名所以。大家知道:經濟成長=消費+投資+淨出口+政府支出。要刺激成長,第一必須促進消費,政府的具體措施在哪裡?反而油電雙漲、帶動物價上升、最近的國道收費等諸多政策,全都在打擊消費。第二要擴大投資,證所稅在這個時機上場的效應,顯然已經打擊民間投資意願;昨天馬英九說要排除外資投資障礙,腦中想的其實還是中資,但問題是台灣從不缺資金,缺的是有助產業升級、促進就業的投資環境與標的,政府的直接作為又在哪裡?

再看第三項—出口,馬政府最近採取出口使用國外原物料的進口關稅退稅,來進行搶救,然其流程相當繁複,相對匯率這個最直接的短期手段,馬政府到現在仍死抱不放,實在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至於政府支出,這個政府執政短短四年,新創的赤字已達歷史紀錄,空間早已極其有限,更不待贅言。這還沒談到工廠多在國外,國內接單、國外出貨,根本無法創造就業的問題。如此數落下來,令人不解,這個政府到底是在拚經濟、還是拚死經濟?

往者已矣,來者又如何?馬英九在雙十講話又再度提出「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兩大新口號,細究內容,完全相反矛盾。一方面強調品牌、創新、升級,提高產業附加價值,薪資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又高談高雄經濟示範區、外勞鬆綁、外勞本勞薪資脫鉤等等,全都在追逐cost down(降低成本),這是掛羊頭賣狗肉、還是做一套說一套?至於把桃園航空城也列上檯面,這就更不知道是如何答非所問,講到哪裡去了!

相信此刻有不少國人要問:我們的政府到底怎麼了?馬英九過去不是「冊封」了一位經濟總設計師嗎?現在內閣也有兩位院士級的經濟學者,為什麼會讓這種品質的文告出爐呢?莫非這些人都只有欺世盜名、化簡為繁、勵精圖亂的本事?最近陳揆形容自己由船長變成艦隊司令的甘苦;事實上,由前述的檢驗就可看出政府相關部會都在各自為政,政策工具完全未經整合,才會呈現如此不成隊形、失去方向感的漂流式施政,這恐怕才是馬政府必須劍及履及的當務之急。否則,「經濟不好都是政府造成的」汙名,就很難洗刷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