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四點爭議 百姓「有感」

◎ 杜宇

政府突然宣佈自上週五起,將三種進口水果---蘋果、奇異果、甜桃的關稅減半(從二十%降為十%)。這樣的決定不僅社會大眾一頭霧水,果農更是心驚「有感」,深怕辛苦種植的水果滯銷。

首先,降關稅不等於降零售價:該項措施估計將使政府稅收短少一.一五億元,且業者若未將降關稅的利潤充分反映到售價上(如先前進口奶粉引發的爭議),官方沒有罰責可予以制約,可說平白肥了廠商,卻瘦了納稅人。

其次,衝擊國產水果:對於這三種水果與國內水果間的替代性(不只考量國內有無生產)、影響層面,政府相關機構事先並沒有做仔細的評估,也未對這三項進口水果進行總量管控,未來若進口數量超乎預期,恐會衝擊國產水果的銷售,引起果農反彈。

第三,決策過程不夠透明:為何選擇這三種進口水果調降關稅?決策過程如何?為何期限訂為兩個月?各界普遍存有疑問,特別是這三項進口水果美國均占大宗(蘋果、甜桃占總進口量高達八十%),引發外界諸多揣測。

最後,不能短線操作:要穩定國內農產品價格,除要確實掌握農民生產動態,健全產銷體系外,政府應該建立長期的農產品供需調節機制,把蔬菜、水果、水產品等重要民生物資納入,才會讓民眾真正有感。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