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酒肉內閣 血汗勞工

◎ 林尚榮

王如玄去職時,直言月薪漲兩百六十七元真的不多;「到底要壓多低,(企業)才有辦法生存?」「這樣的產業真是台灣要的嗎?」她無法接受漲工資會令競爭力下降;她很清楚資方要什麼,但希望大家想想台灣要什麼!

這些肺腑之言,說明了她與陳冲的認知有多遙遠!

不錯,工資是成本的要項之一,而成本是越低越好。但工資的背後有其錯綜複雜的層面,為避免勞動所得惡化不均,很多國家把「基本工資」視為是政治、社會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這也是王所強調的理念。

而即便是經濟問題,工資(所得)提高,代表購買力的提升,對整體經濟還是有所挹注。但台灣的政府和業界卻無視於此,把工資上漲看成勞資雙方的「零和遊戲」,導致過去的勞動成本上漲遠遠落後勞動生產力提升的幅度。

縮小到管理面,人力資源管理有所謂Hygiene factors(保健因素):公司的政策、管理、薪資、人際關係、辦公環境等,這些因素不能促使員工賣力地工作,只能使他們維持對工作最起碼的努力。而這些因素若能提供給員工,則員工不一定會滿足;若不能提供給員工,則員工必定會不滿足。這是管理者要坦然面對的人性!

十年來「韓國薪資增兩萬,台灣四千」(很難想像,再個十年,台韓的落差有多大),但近年來,台灣的競爭力卻是被韓國比下去,且越差越遠。證明低薪資不是競爭力的關鍵。

產業低薪化 (二十二K只是代罪羔羊),是勞力密集產業時代遺留下的錯誤觀念,政府緊抱這樣的政策,只是在為短視、墮落的企業護航!王的請職,如果還有殘餘價值,恐怕就是這點提醒了。(作者為公司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