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陳長文不怕鼻子變長?

海基會董事陳長文在海基會創會十五周年之日,向董事長張俊雄遞出辭職信,並透過媒體發表聲明,其辭不只若有憾焉,而是充滿悲憤,難怪有藍調媒體用「憤辭」為形容辭。陳長文之憤,可以想見,因為海基會是陳長文一手打造出來的,然而時移勢轉,陳長文竟成「海基會」邊緣人,辭職不幹,不出人意外;現在才辭,才是意外。

陳長文辭職的藉口很多,基本上都不成立。真正的目的,恐怕是藉辭職凸顯「廢統」的不具合法性,是不是以此向中共透露訊息?不無可疑。陳長文最值得注意也最成問題的是,他直斷「海基會的存在,實是附麗於〈國統綱領〉之上」,言下是,〈國統綱領〉既廢,海基會就沒有存在的母體。陳長文的說法既不符合法制,也不符合事實。

陳長文不只是海基會創會副董事長,其實是籌組海基會的操刀手。陳長文是當年軍頭郝柏村的「死忠」,「海基會」是郝柏村任閣揆時「授命」陳長文組成。就法理而言,「海基會」與總統府的「國統會」沒有關聯,因為一出於總統府,一屬於行政院職權,故而「國統會」與「海基會」沒有從屬關係。更有趣的是,「海基會」既是「白手套」,到底屬於誰的?絕不是「國統會」的;倒是「陸委會」與「海基會」從成立以來就在地位/權力/主從上互爭不已。重要的意義是,「海基會」可能隸屬「陸委會」,卻絕不隸屬於「國統會」。那麼,「海基會」的法源如何會「附麗」於〈國統綱領〉?陳長文不怕鼻子變長?

再從「時間序」來看,更一目了然了。「國統會」在一九九○年十月七日正式召開,成立最早,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陸委會」掛牌運作,而〈國統綱領〉要遲至次年的二月二十三日才「通過」。試問,後來的〈國統綱領〉可以為先成立的「國統會」所「附麗」?學法律的陳律師難道沒有「法律程序」的知識?不怕鼻子一長再長?

「國統會」設立的初衷,既不是為「陸委會」,也不是為了「海基會」,當然就沒有陳長文所說的,「廢統既定」,海基會就失去本意與功能。根據李登輝前總統的說法,「國統會」成立的真正作用,是因為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後,無法處理兩岸問題,故設此做為「權宜」措施。再按李登輝前總統日前的補充,也確實有擺平國民黨內部保守統派勢力的權力思考在。陳長文把「海基會」直掛在〈國統綱領〉上,不怕閃了舌?

「廢統」現在塵埃落定,美國方面也接受台灣的說法,陳長文此時此刻的政治操作,是痛「統」之不存而「自己」將焉「附」?憤怒之餘,給中共打「派司」來否定「海基會」?不顧鼻長也寧願貢獻「剩餘價值」,不勝哀哉。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