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苦民所苦」到「製造人民痛苦」

台灣經濟狀況顯然很糟糕,糟到連政治人物都不能打馬虎眼。行政院週二發表「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次日,朝野政黨本週中常會也不約而同討論經濟議題。不過,在經濟情勢惡化而民生痛苦之際,主政者不僅未能感同身受,還進一步製造更多痛苦考驗人民的耐性。本週傳出明年初二代健保維持原來較高費率,利息所得二千元以上加扣健保費,以致銀行出現定存拆單潮,加上十二月電價仍打算按計畫上漲四成,只是最新兩個例子。

整體經濟情況不好,已經不是新聞。行政院這次所提方案,如果目標明確,又有具體行動計畫,加上積極的執行力,未必不能實質振興經濟。以促進投資為例,有如工商界所建議的,如能推出幾個具指標或激勵性案子,在國內其實不缺資金、只欠良好投資計畫與機會的現狀,或可激發投資活力,「築巢引鳳」,有助活絡整體經濟。

不過,「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顯然不合各界殷殷期待。主其事的政務委員宣稱,方案以中長期為主,見成效要三年半之後,顯然屬於「以遠水救近火」;何況到時候連馬英九都已總統卸任,人民究責無門矣。而且,綜觀方案,雖從構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投資、出口等元素為基礎,提出所謂五大方針,但行政院自己強調只是「大綱」,行動計畫要月底才能提出。再者,它拼湊硬兜,且仍以中國經濟及資金為寄望。再從執政黨中常會聽取經濟報告而與會者瞌睡連連看來,顯然黨國要員對振興經濟的信心、決心全無。

更壞的,這次方案只是馬政府近數月來不斷以開會、喊口號、提方案、訂計畫、設組織,對外宣示提振經濟,卻總是落空,經濟越拚越糟的動作之一。馬政府欠缺執行能力,眾所公認;曾任其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的劉憶如也自招認。由於馬政府務虛不務實,這次方案又有諸多欠缺,一推出即被指為畫大餅、沒有牛肉,甚至「老千」,只凸顯了面對嚴重的經濟景況,馬政府已被視為猶如變不出新把戲的老狗。在野黨因此強調,當今內閣已經不具行動能力,失去人民信賴與期待,必須更換財經首長甚至倒閣。

事在人為,現有內閣既無力振興經濟,換人做不失為走出困境之道。若論換人,以「六三三」經濟承諾失信於民,前天還強調明年經濟成長爭「亞洲四小龍第二」的馬英九,應是第一人選。其次,以「眾人皆差我還好」評斷我國經濟而被選為「馬政府十大鬼話」榜首的副總統吳敦義,如果去職,也不冤枉。至於陳冲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把民生經濟搞到人民普遍痛苦的地步,在民調中已經失去公信與民心,再賴著不走,連最後的尊嚴都要一併見棄,何苦來哉?

從政治現實說,儘管不得民心,經濟問題很嚴重,社會也傳出若干罷免之聲,馬吳兩人現今卻不可能下台一鞠躬,因為自省與勇於負責從來不是馬吳作風的元素。必須注意的,從四年多前剛上任時要行政團隊「苦民所苦」的馬政府,在取得第二任期之後不但不能「苦民所苦」,還逐漸轉變為「製造人民痛苦」。

有如國人所見,今年初總統大選底定之後,確定連任的馬政府雖以「富民經濟」、「國民幸福」、「社會公義」夸夸其談,所作所為完全兩碼事。它以油電雙漲帶動物價全面上揚,它以證所稅把資本市場搞得天翻地覆,它也未能抓準經濟大環境急劇逆轉的變化。如今,在製造物價膨脹讓人民飽受痛苦之後,它要繼續提高電價,也不顧即將襲來的國際大宗物資漲價壓力。它一改二代健保降低費率的承諾,維持五.一七%費率,既失信於民,也「劫貧濟富」。而二千元利息加扣保費做法,銀行成本多達三十二億元,高於健保費增收的三十億元,其勞民傷財,與證所稅紛擾並無二致。

可以預見,如果繼續逆來順受,馬政府「製造人民痛苦」動作必然持續,在野黨及國會此時應該有所作為,才能制止這個政府恣意妄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