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的婦女節怪禮

■徐佳青

今年婦女節來臨前,台北市政府提出現金育兒津貼,鼓勵生育。事實上,近二十年來台灣新生兒出生率連連下降,台北都會的年輕夫妻,因為撫養孩子所需的高養育費用、時間及心力的付出,根本連第一胎都不敢生,而台北市政府的生育補助政策,居然是補助第二、三胎!

馬市長企圖開出一張十億元的空頭支票,但社會局長日前回應媒體時卻提及「各縣市補助第三胎的結果,造成有民眾生小孩前會先比較各縣市優惠條件,有的家庭為爭取補助,到處生,導致人口反淘汰!」身為社會局長竟然認為民眾為了區區的補助而毫無節制的生小孩?

不管是社會局提出的「好事成雙」,或是「三三三方案」,甚至是教育局的每學期補助小學生五百元、三歲以下生日額外發育兒禮券,都是無關痛癢的落伍社福思維與保守不負責的補貼政策,完全不知民眾困難與需求的生育政策。

個人認為,面對生育率下降,積極面是增加各種誘因與助力,例如建立親職支持系統、制定結構性的有機家庭照顧政策、加強兩性平權教育鼓勵男女性都照顧子女等;消極面是減少阻礙與困難,例如降低女性雙重負擔(職場家務兩頭燒)、改良不友善的育兒環境(增加哺乳室等)、減輕經濟負擔(減稅、有給育兒假等)。

任何政策制定第一步就是要界定問題,了解問題,最後才是解決問題。台灣的人口政策要不要鼓勵多生育,是一個需要辯論的問題。台灣的人口土地比例已高居全球第二位,空間如此擁擠與生態不堪負擔的狀況下,北市府首要任務是說明台北城長期規模與生活品質的維持,如果認為還是要鼓勵生育也應該先了解年輕男女不願生子的原因,再進一步根據需求擬定鼓勵政策。先檢討現存問題降低阻礙,如北市的「幼托教育」環境及政策,再者,尊重女性與年輕族群的自主意識,提升他們的權益與建立支持系統,減輕年輕族群的負擔,維持其生活品質,才真能提高現代女性的生子意願。

(作者為台北市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