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數學素養 PISA看台灣

◎ 林柏嘉

北市教育局宣布,升高中特色招生將以數學素養為兩大評量主題之一。筆者為二○一二PISA數學素養的閱卷教師,想分享一些心得。

台灣的數學訓練,講求答案的精準統一;然而生活中的真實數字,有許多需要估算,例如PISA若遇到圓的問題,半徑需要自己拿尺量,圓周率要用π、3.14、22/7甚至3都可以,自己決定。

PISA這種自己動手、容許誤差的思維,符合真實生活脈絡,卻和台灣的訓練方式大相逕庭—我們連在求近似值時,都會要求學生取到小數點後的某一位,以達成答案的一致。

台灣的試題設計簡明,幾乎不給多餘的資訊;但在真實生活,解決問題會面臨很多的數據,其中大部分又與解答核心不相關,PISA採用此精神,把所有可能的訊息都列出來,希望學生從當中擷取有用的資訊,以數學方法解決。

PISA的題目,乍看之下會覺得很難,因為它給了豐富的材料與訊息。而我們的學生,習慣了題目簡潔,幾乎每一個資訊都用得著,一見到敘述這麼長,數字又這麼多,就被嚇到,信心上先被擊敗。

台灣數學重視親自計算,走到極端,就演變成不愛用也不清楚何時該用計算機。PISA測驗提供計算機,但我們的學生仍偏愛用筆算,即使非得用計算機,表現也不好。

對照課程可以發現,二○一二PISA使用到的知識與方法,絕大多數不超過國中七年級,能夠因此說PISA很簡單嗎?答案是否定的,PISA是把七年級以下,一般被視為較簡單的數學工具,應用得淋漓盡致。相較之下,台灣數學教育現場顯然缺乏將基本數學工具應用到極致的經驗。

如何在教學現場將基礎的知識方法徹底應用,與真實生活的各種現象,做深入的探討與連結,學生再以此出發,類比到整個課程,相信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

(全文請見http://www.wretch.cc/blog/bolyai,作者為台北市國中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