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改革無膽

林文政

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的召開是中國政壇的一大盛事,雖然兩會正如火如荼展開,但是兩會的歷史意義早在開會前就畫上句點,剩下的就是行禮如儀了。

二○○四年,中國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明訂「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是中國走向私有制的一大步。但「兩會」召開前夕,中國政府擱置有關人民擁有物產和不動產的私有財產權保護的物權法草案。這項物權法已經醞釀十年,在本屆人大前也討論、修改了四年。如果這項保障私有財產權的法律通過,可望成為中國改革和法治建設的里程碑,讓中國從共產國家大步跨進自由經濟國家。但是遺憾的是,大會前夕若干左派學者上書人大,質疑這部法律草案有違「社會主義憲法精神」,而中國領導人無膽承擔改革的壓力,讓這項改革無疾而終。

中國一直希望能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實際上中國採取資本主義的手段發展經濟,這是在共產主義的地基上蓋資本主義的房子。雖然外資由於中國的廣大市場、豐富資源、低廉的勞工等因素投資中國,但是缺乏保障私有財產的法律,外資不確定地基何時會滑動流失,未必會將中國視為長期投資之所。

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最頭痛的問題。如果農民無法擁有自己的耕地,確保自己的收成,從事農作的意願不會提高,農民的收入也無法大幅提升,這是最根本的問題。由於無土地所有權,推動開發案時,貪官污吏上下其手,造成農民土地遭強制徵收、城市居民的房屋拆遷衝突,民怨四起,這是中國一年七、八萬件維權運動的根源。

共產集權和自由經濟制度上的衝突是中國發展的瓶頸,私有財產的保障是自由經濟的基本精神,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運作規則,中國在改革的大道上臨陣退縮,不但讓國際質疑改革開放的誠意,延誤改革的時機,也讓原可開創歷史的兩會淪為另一次的政治大拜拜。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