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綠建築與低碳城市

◎ 李素馨

蘇拉颱風又讓我們再一次見證豪雨驚人雨量對台灣所造成毀滅性的衝擊,淹沒街道、城鎮、農產、破壞道路、基礎設施、引發山洪、土石流、甚至滅村。同樣的今年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造成數十人死亡;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加拿大、美國東岸遭逢大旱,造成農作物枯亡、糧食危機,美國中西部遭逢25年來最大的旱災,苦無可飲用的淡水資源。極端氣候出現的洪旱,已經變成常態化,成為全球化經濟發展下最重要的課題,環境的治理必須用整體環境景觀生態的思維,將基礎設施整合為綠地基礎設施,做最基本的環境改造。

今年暑假藉由參加研討會與國際研究機會,到加拿大和美國東西幾個城市收集資料,進行有關低碳城市、低碳旅遊之研究,旅途中在維多利亞(Victoria)和西雅圖(Seattle)常看見街道在進行的工程,是將一段段的綠帶改為貯留水的「雨水綠帶」,將停車場、廣場打開,做地下貯留水的「雨水花園」。都市公園綠地不再只是美麗觀賞的景觀,許多的綠地和閒置空地,透過第三部門基金會運作,設置都市農園(community farm),讓社區居民互動交流,提高社區意識,也呼應食用在地食物,降低食物里程,此兼具社會、農業與生態意涵的政策,種菜已成為都市居民最熱衷的活動,有時要申請到一單位農園要等候好幾年的時間。而美國在推行綠建築(LEED)制度之外,美國景觀學會(ASLA)更提出永續基地倡議(Sustainable Site Initiative) 指標,包括永續規劃、永續景觀以整合環境的開發,例如大力推動「低衝擊設計手法」(Low Impact Design, LID)的觀念,在參訪High point社區,見到為確保水文的土地整體考量理念,落實到整個社區的每一塊土地,每一塊開發基地須各自擔負部份水資源貯存、雨水調節、滯洪功能,讓水停留在基地,以減少地表徑流與洪峰集中。在多倫多市朋友告訴我他們所設計的案例,為達此規定,建築師、景觀師、水利技師不斷的從各種尺度來回討論、檢討,否則拿不到建築執照。同樣的,西雅圖新訂定建築規定,每一塊建築基地必須符合西雅圖綠色因子(Seatle Green Factor, SGF)的規定,才能取得執照。這樣的永續理念正在世界先進國家,如德國、瑞典、荷蘭、英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都已落實在都市設計、景觀設計與建築計畫中。

如何將傳統工程的灰色基盤改變為結合景觀生態理念成為綠色基盤,達到治水、用水、與水共生,正是世界各國因應氣候變遷的城鄉建設基本理念。也許有人說台灣已有水利技師、建築師在土地建築開發周全的考量,而相關法令也對開發要求計算逕流量,也有設計滯洪池啊!但我們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生活環境的危險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問題是我們面臨氣候變遷是否檢討整體城鄉(或社區)暴雨規劃設計的規範?是否審慎的思考城市的公園綠地基盤如何保障居民的健康與福祉?是否再檢討相關的建築、開發法律規範,能確保民眾的生存安全?在環境規劃上,立意良善的國土規劃法、景觀法、海岸法已躺了數十年,甚至濕地法又停滯了。在每次暴風雨過後,面對一次次的環境災害,各地政府只能估計損失的金額,中央和地方在為補助金額、責任歸屬吵得口沫橫飛,而民眾只能無奈的整理破損家園,這豈是我們所樂見?

面對氣候極端化的全球共同課題,我們需要由整體景觀生態的理念治理暴雨,二十一世紀是水的戰爭,與水治理相關的內政、水利、環保、農林…等政府部門請能整合檢討,我們需要預防性的環境治理結合與時俱進的法令,才能面對極端氣候帶給我們的考驗,立法諸公與台灣民眾加油了!我們要催促對環境友善的相關法令和政策,國土規劃法、景觀法、海岸法、濕地法能盡速通過!(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